[发明专利]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5909.3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3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徐绍贤;邓传东;鄢勇气;瞿继丹;张丽娟;雷湘;温树朝;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B01D53/50;B01D53/5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44002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治理 粘胶 纤维 生产 废水 废气 方法 及其 设备 | ||
1、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收集粘胶纤维生产中的废碱液,滤出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装入吸收罐中;
B、将含有硫化氢和二硫化碳的工艺废气通入上述吸收罐内,硫化氢、二硫化碳与碱液反应后,收集吸收后的溶液即中和液备用;
C、将上述中和液投入含锌离子的废水中,与锌离子反应,反应产物沉淀后去除沉淀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碱液取自原液压榨工序,含有硫化氢和二硫化碳的工艺废气取自粘胶纤维生产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化氢与碱液反应生成硫化钠或硫氢化钠,二硫化碳与碱液反应生成硫代碳酸钠、碳酸钠;硫化钠或硫氢化钠与废水中锌离子反应生成溶度极小的硫化锌、硫代碳酸钠、碳酸钠与废水中锌离子反应生成硫代碳酸锌和碳酸锌,沉淀后去除。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废气逆流进入吸收罐内,尾气从顶部排出,待中和液饱和后进入收集槽备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液在投入至含锌废水前用碱液调整PH值至微碱性,同时按重量加入1.5-2.5%的絮凝剂制成调配液,调配液浓度为2-5%,硫离子的摩尔量约为锌离子含量的1.2-2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配液投入含锌废水的沉淀池内,上层清液排放,沉淀后的污泥经浓缩干化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废碱液浓度为80-210g/l,吸收后饱和浓度为30-50g/l;所述工艺废气中硫化氢浓度为1-75g/m3,二硫化碳浓度平均5-8g/m3。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为聚丙烯酰胺PAM,投加浓度为0.5-1.5pp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时间为3-5小时。
10、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收废气的吸收罐:废气进口设于吸收罐下端,碱液进口设于吸收罐上端,其顶部设置尾气出口;
收集中和液的收集槽:一端与吸收罐底部连接,另一端与中和池连接;
吸收锌离子的中和池:设有含锌废水进口和收集槽的中和液进口,并与沉淀池连接;
沉淀池:中和液与含锌废水中和后排入沉淀池,上端设置达标废水排放口,底部与压滤机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罐的尾气出口经尾气排风机排至排气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综合治理粘胶纤维生产中废水废气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与吸收罐之间设置有碱液循环罐,并经碱液循环泵连接至碱液进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宜宾海丝特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590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遥控的四部分独立运动准直器
- 下一篇:一种码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