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油脱酸的方法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5986.9 | 申请日: | 2008-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唐晓东;杨文倩;李晶晶;李林;崔盈贤;付颖;王萍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31/00 | 分类号: | C10G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 脱酸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木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炼油厂在低温下脱除柴油中环烷酸的柴油 脱酸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原油中所含的酸性物质统称为石油酸,包括无机酸、环烷酸、其 它有机酸、酚类和硫醇等。其中环烷酸含量占总酸性物质的90%左右, 油品酸度主要是由环烷酸引起的。环烷酸在石油及其馏分油的加工中 不仅腐蚀生产装置,而且对油品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柴油的影响 很大。环烷酸能降低柴油的安定性,使柴油在储运过程中氧化生成胶 质、沉渣;使喷油嘴积碳及汽缸沉积物增加,造成活塞磨损和喷嘴结 焦;在柴油生产过程中环烷酸易引起乳化,使产品分离困难,质量下 降;少量的环烷酸盐也能使油品的过滤性和热稳定性变差,降低油品 的使用性能;环烷酸在高温条件下与铁反应生成环烷酸盐,引起剧烈 腐蚀,会使发动机寿命缩短。同时,环烷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 料,具有可观的回收利用价值。
传统的脱酸工艺主要包括:碱洗电精制法、加氢法、吸附法和醇 氨法。其中碱洗电精制法使用高压电场,碱洗设备庞大,能耗高,设 备腐蚀严重,强酸、强碱耗量大,乳化严重,环境污染严重;加氢法 是目前国外广泛采用的一种柴油脱酸方法,该法脱酸效果好,但是加 氢法破坏了宝贵的环烷酸资源,而我国中小型炼油厂普遍氢源不足, 限制了该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吸附法是一种开发较早的脱酸精制工 艺,脱酸效果好,但是该法需要建立吸附脱附装置和溶剂再生系统, 投资大,能耗高。醇氨法是目前发展较快的一种脱酸方法,该法利用 氨水和低分子醇做溶剂,脱除柴油中的环烷酸,该法(以乙醇为例) 的主要缺点是:
(1)氨大大过量(氨与环烷酸的摩尔比高达30~50);
(2)操作温度高,氨易汽化产生气力搅拌,导致柴油乳化加剧;
(3)乙醇耗量大(70%~90%),剂油体积比高(30%~50%),溶剂再 生能耗高和溶剂损耗大(0.1%~2.0%),溶剂循环量大,再生能耗高;
(4)油水进入分离器分离后,再用聚结过滤器过滤,其间油剂两 相经分离器已经分离,但是油品和少量剂在经管道、阀门流入聚结过 滤器过程中,油剂两相又发生混合,并且在流经管道和阀门过程中易 产生湍流;
(5)精制柴油残余溶剂含量高,需要水洗操作,溶剂损耗大。
针对醇氨法存在的问题,人们对该法做了许多的探索和改进,现 举例如下:
CN1062294C用醇氨水溶剂萃取馏分油中的环烷酸。萃取剂中氨 的质量浓度3%,乙醇的质量浓度75%,水的质量浓度22%,萃取剂和 油的质量比为0.5:1.0。该专利方法可以将酸值为8.6mgKOH/g~ 9.1mgKOH/g的原料油降至酸值0.7mgKOH/g,脱酸率为92.6%。,环烷 酸的粗酸值为137.3mgKOH/g,纯酸值为141.7mgKOH/g,环烷酸纯度 为90%。该方法存在乙醇耗量大,萃取剂用量大,溶剂回收能耗高, 操作费用高的问题。
CN1032060涉及一种从重质润滑油馏分中分离环烷酸的方法。该 法克服了现有醇氨法中停留时间长而导致设备庞大,回收萃取剂和环 烷酸能耗高,及溶剂对人体有害的缺点,使用一种方便易得,对人体 无害,能循环使用的萃取剂,精制适应工业生产的重质润滑油馏分, 分离重质润滑油馏分中的环烷酸。萃取剂中氨的质量浓度1%~7%, 乙醇的质量浓度45%~95%,其余成分为水,萃取剂相对于原料油重 量为20%~200%。原料油酸值为8.6mgKOH/g,精制柴油酸值 0.4mgKOH/g,脱酸率达95.0%,回收的粗环烷酸酸值为119.0mgKOH/g, 环烷酸纯度为76%。但是该方法乙醇耗量大,萃取剂用量大,脱酸后 油品酸度高,脱酸能耗大。
US6258258是用氨处理含酸原油的一种方法。该法采用过量的液 态氨,在一定温度下生成环烷酸酰胺。由两步组成:首先用过量的液 态氨预处理含酸原油,是氨和环烷酸在一定温度(10℃~100℃)和一 定条件下形成环烷酸的铵盐,然后在一定温度(150℃~350℃)和一定 条件下处理环烷酸的铵盐,形成环烷酸酰胺溶于油。其中油和氨的接 触时间依靠处理的原油性质及其酸含量来确定,一般在几分钟到八小 时。该法不能生成环烷酸,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油剂接触时间长,不 利于工业化;第二步反应温度高,能耗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59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麦草全量还田有机培肥方法
- 下一篇:通过类神经网络生成/验证密码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