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元LDPC码与编码SSD的联合设计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6447.7 | 申请日: | 2008-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729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史治平;马振洲;张忠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6 | 分类号: | H04L1/06;H04L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54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元 ldpc 编码 ssd 联合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信道编码调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类编码冗余方式的SSD(信号空间分集)的G矩阵的设计方法及其解调方法、解调器和LDPC译码器之间的迭代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向着高速宽带发展,在传输速度的要求下,频率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未来的通信系统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频带有效性和功率有效性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编码调制结合方案正是克服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编码调制将编码与调制结合考虑,充分利用调制星座点之间的距离,从而在高频带有效性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功率有效性的损失。LDPC码是目前所有信道编码方案中最逼近Shannon限的好码,并已经应用在DVB-T、WiMax、UWB和LTE等无线通信系统中。多进制LDPC码具有比二进制LDPC码更好的性能,研究多进制LDPC码的理论和应用,并与高阶调制进行联合优化,有望进一步逼近Shannon限。
LDPC(Low-Density Parity Check)码是Gallager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性能接近Shannon限的好码,但很长一段时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993年Turbo码的提出,1996年,Mackey和Neal“再发现”了LDPC码,人们经研究发现Turbo码其实就是一种LDPC码,LDPC码又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研究表明:基于非规则双向图的LDPC长码的性能可以优于Turbo码,而且这样的码的性能可以非常接近Shannon限。在二进制输入AWGN信道下,设计的码率1/2、码长107的非规则码用置信传播迭代方法译码,在错误概率10-6时,离Shannon限仅0.0045dB[1],这是目前距Shannon限最近的码。而且,已有研究证明,GF(q>2)上的多元LDPC码比二元LDPC码有更好的性能,其译码算法可采用基于q元域上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的和积译码算法(FFT-BP),该算法比q元BP算法更为简单有效。
信号空间分集(SSD)最早由JosephBoutros和Emanuele Viterbo提出,也称为调制分集,通过增加通信系统的分集度来改善衰落信道上的性能。增加信号空间分集的关键点在于对经典信号星座图进行特定的旋转,尽可能地使任意两个星座点之间的距离最大化。信号空间分集(SSD)已经应用在各种各样的编码和未编码的系统中,并获得了进一步的性能改善。在莱斯信道下采用SSD技术后的性能介于高斯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之间。信号空间分集(SSD)获得性能改善需要增加接收机的计算复杂度。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有很多技术被用来降低接收机的复杂度,例如球形译码和软干扰消除等,而且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高速发展,复杂度已经不再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正是在这些背景下提出了一种编码SSD与多元LDPC码联合编码设计方法,给出了一种编码SSD的G矩阵设计方法,同时也设计了一种SSD解调器与多元LDPC译码器之间进行外信息交换的大迭代方法。通过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编码调制的联合设计,进一步提高了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1.系统模型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多元LDPC码和编码SSD联合设计的方法,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发射机由多元LDPC编码器、符号调制器、SSD旋转矩阵G和分量交织器组成。接收机包括解交织器、SSD解调器和多元LDPC译码器。在这个系统里,本发明通过提高编码码率和对SSD进行编码,在总速率不变的情况下,设计了一种级联编码调制方案。在接收端通过译码器与解调器之间的联合迭代和外信息交换,使通信系统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2.多元LDPC的编码和译码方法
一般情况下,LDPC编码采用的是一个与校验矩阵H对应的生成矩阵G,将要发送的信息m转化成码字c,满足G·m=c和H·c=0。如果采用随机LDPC码,通常情况下,稀疏校验矩阵H对应的G往往是高密度的,这就增加了编码器的存储和实现复杂度。特别是这种复杂度与码长呈二次关系。目前,很多文献都研究了简化的LDPC码的编码方式,如QC-LDPC,RA-LDPC,等方法,这些编码方法简单,结合快速译码方法,也能够得到很好的编码增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4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胀紧式芯轴夹具
- 下一篇:WIMAX终端设备及其接收信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