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能收集与全反射光能传输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6510.7 | 申请日: | 2008-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4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罗德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德礼 |
主分类号: | G02B27/00 | 分类号: | G02B27/00;G02B6/00;G02B19/00;F24J2/04;F24J2/38;F21S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舒启龙 |
地址: | 621907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能 收集 全反射 传输 系统 | ||
1.一种光能收集与全反射光能传输系统,包括凹面聚光镜(1),凹面聚光镜(1)的焦点位置上经定位支架(2)设有光能量密度倍增器(3),光能量密度倍增器(3)的柱体状光输出端与全反射光传输棒(4)连接,全反射光传输棒再连接柔性的光传输管(5),后者将光能量输送至使用点;光能量密度倍增器(3)的光输出端、全反射光传输棒(4)以及光传输管(5)三者的直径相同,且光能量密度倍增器(3)以其后端面的锥形孔与全反射光传输棒(4)前端面的锥体相贴合衔接,全反射光传输棒(4)以其后端面的锥形孔与光传输管(5)前端面的锥体相贴合衔接;光能量密度倍增器(3)多级串联使用;全反射光传输棒(4)的材质为高纯二氧化硅,其转弯半径应大于自身直径的2倍;所述光传输管(5)结构为:光导纤维束(54)沿轴向设置在金属软管外壳体(53)内,且该壳体内充填有柔软的填充物(52),光导纤维束两端端头分别热压为一体而形成输入端(51)和输出端(55),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直径与全反射光传输棒(4)的直径相同;其特征是,所述光能量密度倍增器(3)结构为:外壳(39)内设置有变径的光导纤维束(38),它由多根变直径的光导纤维组成,每根变直径的光导纤维的大端为六菱柱或四菱柱形、小端为圆柱形,该光导纤维束前端经热压成型为具有内凹曲面的光接收端(37),后端经热压成型为柱体状的光输出端(40),二者之间形成有变径端,光输出端(40)的直径与全反射光传输棒(4)的直径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能收集与全反射光能传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光接收端(37)和光输出端(40)之间的变径端斜面与光导纤维中心轴的夹角b应满足下式:b≤90-c-a;其中c为全反射角,a为入射光与光导纤维中心轴的最大夹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德礼,未经罗德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65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眼镜式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
- 下一篇:彩色滤光片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