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基坑管涌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7057.1 | 申请日: | 2008-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京冶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75 | 分类号: | F16L55/175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地址: | 430081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建筑、市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管涌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由于深基坑开挖后坑内外地下水的水头差很大、土层的复杂性、工程桩施工的原因以及勘探孔未封好等因素,均易导致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到底后在地下室底板砼浇注以前出现管涌,导致深基坑或地下室无法继续进行施工,并会对周边环境以及深基坑带来重大安全隐患甚至是重大安全事故。
现有处理管涌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第一种为回填基坑,第二种为采用砂包或土包围堰,上述二种方法在实际工程抢险中均有很多不足。
1、回填基坑的方法成本高、工期长,尤其是基坑的土挖完以后,根本就没有土能及时进行回填,同时由于无法预计管涌会怎样发展下去,回填多高、回填面积多大均无法估计,效果不佳。
2、砂包或土包围堰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堤防的管涌抢险和处理中采用,这种方法适用于在水压差不是很大的情况。而在深基坑中坑内外的水头差较大,会导致砂包或土包围堰围得很高很高,围堰自身也有垮塌的风险,所以,此种方法对小管涌有效,但对大管涌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会对后续的处理带来很多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施工方法简单,效果可靠的深基坑管涌处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深基坑管涌的处理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首先在已发生的管涌部位采用管子将管涌点扣住;然后或同时在管子外围用砂包或土包设置围堰,以及向管子和围堰内填充过滤材料;其次在管子侧面开孔,排出管涌的水;最后在管涌口周边注浆。
在上述方法中,所述管子可采用金属管、砼管或塑料管。
在上述管子外围设置至少一道围堰。
在上述管子上面可以叠加至少一节管子。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采用管子将管涌点扣住或围住并将管子深入土层中一定程度,其优势在于管子能很容易和安全地加高,使水压差很快减小,同时不会出现砂、土围堰加高易倒塌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管子将管涌点扣住或围住能使管涌的排水通道畅通,水流走向明确,可以避免无法判断是否有新的管涌口的出现。
3、本发明在管子以外一定距离,再设一道砂包或土包围堰,以防管子周边有一定的渗漏,从而形成第二道防线。
4、本发明所述的注浆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双液注浆等化学注浆方法,可以在管涌口周边注浆,也可以是在水的来源出处注浆,双液注浆等化学注浆的优势是能迅速起到止水作用。
本发明所述方法简单,效果可靠,能有效阻止深基坑中的管涌。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1,在基坑开挖至一定标高或坑底1时,出现了管涌点2,首先在管涌点2处,采用钢管3先逢中将管涌点2扣住或围住,并进入土层一定深度(30cm左右),并向钢管3内部投入部分过滤材料7,这样可使管涌有渗漏的通道,但都是有组织的排渗漏,泥砂流失较少。当形成管涌的水压差较大时,可在钢管3上另接一节钢管4,从而可以使形成管涌的水压差尽快地减少直至达到平衡,当水头平衡水位9低于钢管3或钢管4时,可在钢管侧面开孔5,以使钢管内的水及时排出。为处理在钢管3以外再出现的管涌,在钢管3外再没一道砂包或土包围堰6,在上述围堰6以内填充过滤材料7,防止泥砂流失。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或之后,将注浆管8布置在可能引起管涌的坑内或坑外,可以是围堰6内也可能是在围堰外布置,进行注浆。
实施例2,参见图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钢管3换成预制砼管或塑料管。在预制砼管3外可以设置一道、两道或两道以上砂包或土包围堰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京冶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京冶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0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承压设备壁面的补丁注填料修复补强方法
- 下一篇:光学装置输送用包装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