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预混料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7171.4 | 申请日: | 200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8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巍;李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枫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1/16 | 分类号: | A23K1/16;A23K1/175;A23K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611731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氨基酸 微量元素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饲料预混料,具体涉及到一种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预混料,同时还涉及一种该预混料的制备方法,该预混料适合各种动物饲料。
背景技术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二十世纪70年代由美国首先研制的第三代微量元素饲料添加剂。它集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为一体,是微量元素同氨基酸羟基经配位反应形成一类具有独特螯环结构,且类似体内吸收形式和生物功能形式的一种新型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它与第一代无机盐和第二代简单有机盐相比,由于具有化学性质稳定、生物学效价较高、溶解性高、易消化吸收、抗干扰、无刺激等特点,在国外许多国家逐渐被推广使用,是目前最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剂。经检索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为01128811.6,发明名称为一种制备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叶面肥的方法,其内容是将动植物蛋白原料按固液比1∶1-2(重量比)加入到浓度为20-45%的盐酸或硫酸中,在通常大气压下于100-115℃恒沸水解6-10小时,得到的水解液冷却至50-65℃,加入碱性物质中和至PH值4.5-5.5,过滤去杂得到氨基酸原液;然后将该原液浓缩脱盐,过滤后得到提纯氨基酸母液;再在提纯母液中按微量元素之总和点加入后溶液总重量的10-15%(重量百分比)计加入以铁、锌、锰、硼的基础的微量元素,并在70-90℃下螯合3-5小时,即制得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液。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液经喷雾干燥处理后制到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粉末制品,动植物蛋白原料按固液比为1∶1.5-1.7加入酸性液中水解,中和所用碱性物质为氢氧化钠或氨水,加入的微量元素中还包括含有铜、钙、镁、钼和硫,原料采用动物角蛋白或豆粕。该产品只能用作肥料,对动物有较大的毒性,不能作为动物饲料使用。该产品先用碱中和溶液pH值,导致溶液中盐含量过高,后期必须采取浓缩脱盐,增加了生产环节提高了成本,并且加入的微量元素只能用于植物,不能用于动物。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产品由于技术限制只是以螯合铜、螯合锌、螯合锰、螯合铁等单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出现,需要将各螯合物混合后再进行使用,造成了工序烦琐,混合度不均匀、原料浪费等情况。并且该技术在国内外出版物中还未见报道也未公开使用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预混料,该预混料一次螯合成形,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混合均匀度好、螯合充分、氨基酸利用率高、成本低等特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预混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易于大规模制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长期的摸索和反复试验研究,终于探索出了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预混料及其制备方法。
研究表明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动物体内能够有效防止不溶性物质的形成,降低植物性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作用;减少拮抗及其他破坏作用,有效抑制了矿物质元素的相互拮抗作用,减轻了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对维生素的破坏,从而减少了营养物质的损失,增强了其吸收利用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吸收率,所有氨基酸螯合物都可以以氨基酸或肽的形式吸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生物效价;提高微量元素利用率,通过酶和组织的作用释放出微量元素,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双重营养作用和抗病抗应激作用,动物可同时摄入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并且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具有增强抗菌能力、提高免疫应答反应、促进动物细胞和体液免疫力的功效;毒副作用小,适口性好,无机微量元素应用过量会造成动物的中毒。试验证明,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半致死量远远大于无机盐,毒副作用小,安全性好,且具有较好的适口性,易为动物采食吸收。
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预混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
动物毛发 1-2
10N的浓盐酸 2-12
氧化铜 0.01-0.05
氧化锌 0.1-0.3
碳酸锰 0.05-0.2
硫酸亚铁 0.01-0.1
碘化钾 0.001-0.01
亚硒酸钠 0.001-0.01
氯化钴 0.0003-0.001
其优选范围:
动物毛发 1.2-1.8
10N的浓盐酸 4-10
氧化铜 0.02-0.04
氧化锌 0.15-0.25
碳酸锰 0.08-0.18
硫酸亚铁 0.02-0.0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枫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枫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1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