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优异焊接性能的船体结构钢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7198.3 | 申请日: | 2008-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陈颜堂;陈晓;朱丛茂;范植金;芮晓龙;欧阳凯;柳志敏;桂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14 | 分类号: | C22C38/14;B21B3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伟 |
地址: | 430083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优异 焊接 性能 船体 结构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碳低合金高强钢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具有优异焊接性能的船体结构钢,应用于船舶制造业。
背景技术
船舶工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增长,船舶需求量不断上升。当今世界造船业正发生重大变革:一是高新技术日益向船舶制造业集中;二是世界经济技术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国际航运业的发展,为造船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造船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大力发展造船工业,能够带动机械、冶金、电子、设备等各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船舶吨位的大型化,造船业对船体结构钢的综合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钢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还要求具有优良的焊接性能,以提高船舶制造效率,加快制造进度,改善焊接作业环境。船体结构钢优异焊接性能体现在经各种焊接方法(手弧焊、埋弧自动焊、气电立焊等焊接技术)焊接后,焊接接头尤其是焊接热影响区无焊接冷裂纹、淬硬倾向小即最高硬度低,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在本申请以前,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47196.0公布了“高强度低焊接裂纹性钢厚板及其生产方法”,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6%~0.09%,Si:0.15%~0.55%,Mn:1.00%~1.60%,P≤0.015%,S≤0.006%,Cu≤0.30%,Ni:0.15%~0.40%,Cr≤0.30%,Mo≤0.30%,V:0.02%~0.06%,Nb:0.005%~0.05%,Als:0.010%~0.04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类似的,中国专利申请200510047195.6介绍了一种“大线能量低焊接裂纹敏感性厚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及中国专利申请200610018010.3公布了一种“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经控制轧制、在线层流冷却及离线回火而成。上述三项专利技术不足在于化学成分复杂,含有价格昂贵的Ni、Mo等合金元素,且成型过程包括离线回火,降低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另一项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52132.9公开了“一种大线能量焊接高强度船板钢及其制造方法”,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0.01%~0.18%,Mn:1.0%~1.8%,Si:0.05%~0.40%,P<0.015%,S<0.010%,Nb:0.01%~0.08%,N:0.002%~0.012%,Ti:0.01%~0.08%,Als:0.001%~0.06%,B:0.0001%~0.0030%,或Ca或Mg或Zr为0.0001%~0.03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通过冶炼、轧后控制保温、在线冷却而成。其不足在于微合金化元素太多,冶炼过程中不易操作,难于控制其成分精度,且增加了成本。成形过程中采用轧后驰豫(保温)工艺,降低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难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船体结构钢焊接性能、力学性能差,化学成分中含有价格昂贵的Ni、Mo等合金元素,且生产工艺复杂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优异焊接性能的船体结构钢及其制造方法,该钢焊接性能、力学性能优异,不含有Ni、Mo等合金元素,生产过程容易控制,操作简单。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具有优异焊接性能的船体结构钢,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的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05~0.25%,Si 0.01~1.0%,Mn 0.50~2.0%,P≤0.020%,S≤0.010%,Ti 0.005~0.10%,Nb 0.005~0.10%,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且化学成分满足以下关系式:
(1)0.015%≤C×Si≤0.075%;
(2)0.095%≤C×Mn≤0.15%;
(3)0.0003%≤Nb×Ti≤0.0005%。
该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板坯加热—粗轧—精轧—水冷—空冷,其具体参数控制为:
开轧温度≥1000℃;
终轧温度:800~900℃,轧制总压下率≥80%;
终轧后浇水冷至400~700℃;
空冷至室温。
本发明钢中选定各合金元素及成分范围基于以下原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1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呼吸道合胞病毒亚单位疫苗、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软件版本管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