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射聚光的LED灯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7449.8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0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夏林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林嘉 |
主分类号: | F21V7/04 | 分类号: | F21V7/04;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15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射 聚光 led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灯,尤其涉及一种反射聚光的LED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过反射面的光反射和聚光来提高光效率的LED灯。
背景技术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继白炽灯和荧光灯之后的第四代半导体照明光源。由于LED照明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质量好、能耗小、寿命长、可靠耐用、应用灵活、安全、绿色环保、响应时间短等优点,必将成为照明史上又一次标志性的质的飞跃。
现有的LED灯均是一种直射灯,即LED光线直接发射,包括点、线、面LED灯,使人有眩目之感,如图1、2、3。
如图4,该LED灯是一种在线形LED灯外有透明或半透明塑胶封装而成,多用于霓虹灯:
①若为透明塑胶封装时,线形LED灯呈现一种离散的光柱;
②若为半透明塑胶封装时,线形LED管呈现一种混浊的光柱,光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LED灯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反射聚光的LED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LED、凹形槽、锥形体和封装体;在凹形槽的侧壁上设置有LED,在凹形槽的底部设置有锥形体,在凹形槽的顶部设置有封装体。
其工作原理是:LED发出的光线一部分是直射光,一部分是通过锥形体反射聚光后的间接光,不仅消除了光的离散性,而且提高了发光效率。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1、结构简单,生产容易;
2、发光质量好;
3、发光效率高。
总之,由于本发明性能价格比高,因此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点形LED灯的结构和效果图;
图2是现有线形LED灯的结构图;
图3是现有面形LED灯的结构图;
图4是现有线形LED灯为塑胶封装时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结构之一(设置半个锥形体)的截面图;
图6是本发明结构之二(设置一个锥形体)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结构之三(设置两个锥形体)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结构之四(设置三个锥形体)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结构之五(凹形槽2和锥形体3上下合二为一)的截面图。
其中:
1-LED;
2-凹形槽;
3-锥形体;
4-封装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一、总体
本发明包括LED1、凹形槽1、锥形体3和封装体4;在凹形槽2的侧壁上设置有LED1,在凹形槽2的底部设置有锥形体3,在凹形槽2的顶部设置有封装体4。
二、锥形体3的设置
1)设置半个锥形体
如图5,本发明的结构是:在凹形槽2的一侧壁上设置有LED1,在凹形槽2的底部设置有半个锥形体3,在凹形槽2的顶部设置有封装体14。
2)设置一个锥形体
如图6,本发明的结构是:在凹形槽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LED1,在凹形槽2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锥形体3,在凹形槽2的顶部设置有封装体4。
3)设置两个锥形体
如图6,本发明的结构是:在凹形槽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LED1,在凹形槽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锥形体3,在凹形槽2的顶部设置有封装体4。
4)设置三个锥形体
如图7,本发明的结构是:在凹形槽2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LED1,在凹形槽2的底部设置有三个锥形体3,在凹形槽2的顶部设置有封装体4。
三、锥形体3
锥形体3为锐角锥形体,对入射光进行有效反射。
锥形体3的反射面或为平面;或为弧面,有利于聚光。
锥形体3或为透明体,或为非透明体,透明体既有反射也有折射作用,非透明体只有反射作用。
目前,大量用于照明的LED灯的白光是由蓝光LED+黄色荧光粉封装而成。
本发明在锥形体3的反射面涂有红色或黄色荧光粉,又形成一种激发光。反射光+激发光远远大于直射光。
四、封装体4
封装体4或为透明玻璃,或为环氧树脂胶,对LED1进行密封保护,使反射光线柔和。
五、形成系列产品
由上述分析,锥形体3的设置分别有半个、一个、两个和三个,个数多则结构复杂,但效果好,可根据需要形成系列产品。
六、凹形槽2和锥形体3一体化
凹形槽2和锥形体3一体化或通过塑胶注塑而成;或通过铝材冲压而成。
如图9,将两个本发明反向合为一体,使LED上下发光,极大提高发光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林嘉,未经夏林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4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子设备冲击保护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离心成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