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产试验坩埚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7604.6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03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项茹;薛改凤;陈鹏;张前香;刘尚超;宋子逵;鲍俊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57/00 | 分类号: | C10B57/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试验 坩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焦炭的方法,具体讲更属于生产试验坩埚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炼焦煤资源的日益紧缺,各焦化厂常用的炼焦单种煤品种多,数量大,选择合理的配煤方案,特别是对单种煤焦炭,以及不同配比配煤的热性质作出评价,工作量非常大,因此采用坩埚焦实验进行研究,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能耗。
目前制备坩埚焦操作规程主要来自对工业大型焦炉炼焦的模拟进行,煤样粒度<3mm大于85%,煤样水分为10%左右,堆密度为0.75t/m3左右,煤样上方加一压块;控制温度300℃以前升温4~5℃/min;300~750℃升温3℃/min,750~950℃升温4℃/min,950℃恒温0.5h进行炼制坩埚焦。因实验室炼制坩埚焦用煤量较少,按照此规程操作,常出现一下不足:
1、因煤粉颗粒较粗而煤粉用量少,所制焦炭质地不均,尤其对于胶质体含量较少的煤样常出现局部不结焦等现象发生;
2、因坩埚焦结焦时间远小于工业焦炉结焦时间,所以炼制坩埚焦时将煤样的水分控制10%不利于焦炭质量;
3、上述坩埚焦控温方式只适合用煤量极少的坩埚炼焦制作,而对于用煤量偏多的坩埚焦制作,在950℃恒温时间偏短,所成焦炭呈明显黑色半焦状态,焦炭尚未成熟;
4、在坩埚焦制作中,煤样上方直接加实心压块,或先铺细砂再放置压块,以确保煤粉堆密度,但此操作规程未对炼焦产生的挥发物排放进行处理,成焦过程中挥发物包裹在胶质体内,使坩埚焦块中心及底部形成海绵状大孔洞。
总之,按上述坩埚焦制作方法进行炼焦,无法进行单种煤及配煤炼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生产的焦炭质地均匀、焦炭质量好、在坩埚焦块中心及底部不会形成海绵状大孔洞的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一种生产试验坩埚焦的方法,其步骤;
1)在坩埚内加入粒度≤1.5毫米的空气干燥煤样,其堆密度为0.75~0.80t/m3;
2)在煤样上铺设石棉纸,铺设厚度为0.5~1.0毫米;
3)在石棉纸上铺设5~10毫米厚的细焦粉;
4)在细焦粉上放置带孔的压块;
5)在带孔的压块上铺设1~5毫米厚的细焦粉;
6)盖上带孔的坩埚盖后,将坩埚置入试验焦炉内进行分段加热,升温速度:在300℃之前,为4~5℃/分钟;300~750℃之间为3℃/分钟;750~950℃之间为3.8~4.5℃/分钟;
7)在950℃条件下恒温3~4个小时。
其在于:石棉纸上有孔。
其在于:压块至少为一块。
本发明利于炼焦产生的挥发物得到排放,使所制焦炭气孔较小而致密,不易产生海绵状大孔洞等现象,而且铺于煤粉上部的焦粉既有利于煤粉隔离空气,又有利于对炼焦产生挥发物的吸附,焦炭质地均匀、焦炭质量好,与工业大生产的适应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采用专利申请号为200820066295.2的炼制坩埚焦的炭化炉进行试验。
实施例1
一种生产试验坩埚焦的方法,其步骤;
1)在坩埚内加入粒度≤1.5毫米的空气干燥煤样,其堆密度为0.76t/m3;
2)在煤样上铺设石棉纸,铺设厚度为0.5毫米;
3)在石棉纸上铺设5毫米厚的细焦粉;
4)在细焦粉上放置带孔的压块二块;
5)在带孔的压块上铺设1毫米厚的细焦粉;
6)盖上带孔的坩埚盖后,将坩埚置入试验焦炉内进行分段加热,升温速度:在300℃之前,为4℃/分钟;300~750℃之间为3℃/分钟;750~950℃之间为3.8℃/分钟;
7)在950℃条件下恒温3个小时。
实施例2
一种生产试验坩埚焦的方法,其步骤;
1)在坩埚内加入粒度≤1.5毫米的空气干燥煤样,其堆密度为0.77t/m3
2)在煤样上铺设有孔的石棉纸,铺设厚度为0.6毫米;
3)在石棉纸上铺设8毫米厚的细焦粉;
4)在细焦粉上放置带孔的压块三块;
5)在带孔的压块上铺设3.5毫米厚的细焦粉;
6)盖上带孔的坩埚盖后,将坩埚置入试验焦炉内进行分段加热,升温速度:在300℃之前,为5℃/分钟;300~750℃之间为3℃/分钟;750~950℃之间为4.0℃/分钟;
7)在950℃条件下恒温3.5个小时。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6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