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生态护坡基材构筑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47821.5 申请日: 2008-05-23
公开(公告)号: CN101280567A 公开(公告)日: 2008-10-08
发明(设计)人: 许文年;裴得道;牛海波;周明涛;夏振尧;孙超;郭萍;张舒松 申请(专利权)人: 三峡大学
主分类号: E02D17/20 分类号: E02D17/20;A01G1/00;A01B79/00;A01B77/00;C05G1/00
代理公司: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成钢
地址: 44300***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型 生态 护坡 基材 构筑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生态护坡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铁路所用的生态护坡技术,重点是护坡基材的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高速公路的生态护坡的重要性,人们基本上已经有所认识。目前国内公路的生态防护工程随处可见。但在国内的高速公路的生态护坡中护坡失败的案例也很多,特别是坡度较大,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边坡的水分、养分等供应较差,在自然状态下,出现草坪退化,坡面垮塌,剥落的情况时常发生。尤其是利用客土喷播技术进行生态护坡的坡面垮塌,剥落的情况出现的更加频繁,即使坡度很缓,一遇到大雨,土壤含水率增大,很容易造成局部小滑坡。造成高速公路的生态护坡失败的主要原因概括为以下两点:

原因之一:被开挖边坡的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长期地生长。虽然客土层有一定的肥力和土壤活性,但是客土层比较薄,供给养分和肥料的能力非常有限,充其量只能提供短期的肥料,不利于植被的长期生长发育。植被的根具有向肥性,所以根暂时不会深入到生土中去,只会入四周的浅层客土中去,只到生土活化后根才会深入坡体内部。所以在生态护坡工程的前一阶段,根深入土壤的深度基本上仅限于客土层的厚度,仅仅分布在土壤的表层,起不到应有的锚固作用,而植被之所以用来护坡就是利用植被根对土壤的加筋和锚固作用,一旦这种对土壤的加筋和锚固作用丧失了,植被护坡必然失败。

原因之二:客土层和被开挖边坡坡面的黏结力不够,客土与坡面之间的摩阻力也不大。客土与坡面的关系很形象的说就是“两张皮”。这样,遇到连雨天气时,雨水渗透到土体内部,导致作用在土体上的动水荷载和静水荷载突增同时土体抗剪强度降低,边坡含水率增加,产生了一定的渗流力,还有重力沿着坡面方向的分力也增加。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对坡体的稳定十分不利,造成小滑坡现象经常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施在坡度小于50度的边坡上,既能改变土壤贫瘠的现状及植被生长环境,为植物的可持续生长提供必要的肥料和营养物质,同时又能大大增加客土层与被开挖破面的黏结力以及基材层的整体稳定性,有效的阻止持续雨水作用下坡面(连同其上植被)的整体或部分滑移破坏的新型生态护坡基材构筑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生态护坡基材构筑方法,先将需要进行修复的坡面平整后,在坡面上开挖口形坑,在口形坑内填充多功能土壤,完成护坡基材的构筑。

所述的多功能土壤是按种植土、尿素、有机肥和长效肥的混合物,以重份计:种植土1、尿素0.01-0.03、有机肥0.1-0.2和长效肥0.04-0.06。

有机肥选用秸杆或人畜粪便。

长效肥选用脲醛类肥料。

口形坑轴线与坡面垂直。

相邻的两排口形坑交错排列。

本发明提供的新型生态护坡基材构筑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口形坑”的设置使客土层与被开挖破面的黏结力大大增强,客土层通过“口形坑”镶嵌在坡面上,“口形坑”的作用就像钉子一样把基材层固定在坡面上。与传统的基材布置方式相比,客土层整体的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可以有效的阻止持续雨水作用下坡面局部(连同其上植被)的整体滑移破坏。

2、“口形坑”的设置,大大改变了传统方法土壤贫瘠的现状。每个“口形坑”内的肥料都足以长久维持其周围600mm范围内的植被生长。坑内不仅有活化程度高的种植土,而且有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它不仅可以为作物直接提供养分,而且可以活化土壤中的潜在养分,增强微生物活性,促进物质转化,有机肥料,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防治土壤污染,这是化肥所不具备的。长效肥采用脲醛类肥料,可以持续的提供植被所需肥料,保证植被的持续生长。

3、“口形坑”的设置使植被根系的生长空间大大增加,这有利于植被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由于植物的根具有向肥性,它们总是向着生长条件“优越”的地方生长,所以毫无疑问“口形坑”的设置大大的促进了植被根系的发育,从而发挥根系对土壤的锚固加筋作用和水土保持功能。

4、本技术施工成本低,经过计算,“口形坑”的设置使”每100m2的坡面挖方量只增加0.4立方米,有机肥也是很廉价的,尿素的用量也比较少,故此措施对于工程成本的影响非常的小。

5、相邻居的两排口形坑在坡面上的交错排列,使坡面受力更均衡,对提高客土层整体的稳定性也有帮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构件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口形抗在坡面上分布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口形坑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78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