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菜少耕精量联合直播机种床旋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8209.X | 申请日: | 200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5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田波平;黄海东;吴江生;廖庆喜;舒彩霞;段宏兵;李继波;周善鑫;马爱丽;覃国良;刘光;黄吉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B33/12;A01B33/1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菜 少耕 联合 直播 机种 床旋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中种植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菜少耕精量联合直播机种床 旋耕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油菜栽培种植主要是用育苗移栽的方式进行,劳动强度大、生产工序多、生产效 率低。目前,已有播种机一般采用全幅宽浅旋的作业方式,种床不明显,旋耕深度不够,种 子播种深度难以保证;实施全幅宽旋耕存在秸秆难以有效利用、水土流失严重、油菜后期苗 主根系不发达导致油菜抗倒伏性能差等缺陷;为适应保护性耕作的需求,免耕/少耕联合直播 是油菜栽培的主要技术发展趋势。油菜免耕/少耕联合直播机能实施种床旋耕、精量直播、精 量施肥、开沟、覆土等工序的联合作业,具有高效、低耗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油菜少耕精量联合直播机种床旋耕装置,结构简单,操 作方便,适用于留有前茬作物覆盖物的油菜免耕/少耕精量联合直播作业的种床旋耕。也适用 于留有前茬作物覆盖物的其它作物种子的免耕/少耕精量联合直播作业的种床旋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油菜少耕精量联合直播机种床旋耕装置,包括种床左通道板、种床右通道板、开沟 施肥铲、右旋耕刀辊组合、防缠绕刀片、左旋耕刀辊组合,其特征在于,每一对种床右通道 板和种床左通道板分别组成6组种床通道,6组种床通道分别安装在主机架上;在6组种床 通道的中间设有开沟施肥铲;左旋耕刀辊组合的刀轴左端和右旋耕刀辊组合的刀轴右端分别 安装在主机架上,左旋耕刀辊组合的刀轴右端和右旋耕刀辊组合的刀轴左端通过花键套联接。 本种床旋耕装置即为油菜免耕/少耕联合直播机的关键部件,它能实现种床旋耕、深施肥料和 覆平肥沟等功能。该装置只针对种床旋耕,保留了近70%的前茬作物覆盖物,能显著提高土 壤的保墒水平,能节省功耗。
所述的左旋耕刀辊组合包括左刀轴轴头,刀轴轴承座、挡草环、刀座、刀轴,左旋耕刀, 右旋耕刀和左刀轴花键套。左刀轴轴头和左刀轴花键套焊接在刀轴的两端,且三者为同一轴 心线;其中刀轴轴承座安装在主机架上。刀座呈双螺旋线的规律安装在刀轴上;其中每4个 刀座为一组,分为3组;每组4个刀座的安装方式为:在同一轴长处安装成180°的一对刀 座,按照双螺旋线规律旋转一定的角度,在轴向距离为120mm处安装成180°的另一对刀座; 每两组刀座之间的轴向距离为180mm;在每组刀座上,分别用螺栓安装左旋耕刀和右旋耕刀; 左刀轴花键套与右旋耕刀辊组合联结,将动力传递给右旋耕刀辊组合。
所述的开沟施肥铲设在每组种床通道的中间,位于种床通道的前方。
所述的防缠绕刀片位于左、右旋耕刀座之间,分别安装在左旋耕刀辊组合和右旋耕刀辊 组合的刀轴上。
所述的种床通道、开沟施肥铲、刀座、防缠绕刀片等零部件的数量应根据油菜联合直播 机的工作幅宽调整。
所述的每组刀座中两对刀座之间的轴向距离、每两组刀座之间的轴向距离可根据作物种 植农艺要求调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发明可以实现仅对种床的精量旋耕,能保留近70%的前茬作物覆盖物,能显著提高 土壤的保墒水平,能节省功耗;
2.本发明所述的开沟施肥铲安装在左右通道板中间,位于通道的前方,被旋耕土壤在通 道板的阻挡作用下,将土壤回填至肥沟中,实现自动覆土功能;
3.在旋耕刀辊组合的刀轴上安装防缠绕刀片,在旋转的过程中将部分杂草切断,防止杂 草对刀轴的缠绕,提高机具的通过性,并将低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油菜少耕精量联合直播机种床旋耕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旋耕刀辊组合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2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小型汉信码及其符号的生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的指纹奇异点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