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ZnO·3B2O3·7H2O硼酸锌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8267.2 | 申请日: | 2008-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袁良杰;刘巧云;肖勇;陈硕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5/12 | 分类号: | C01B35/12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旭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荣 |
地址: | 4300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zno sub 硼酸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ZnO·3B2O3·7H2O硼酸锌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文献报道,现有制备2ZnO·3B2O3·7H2O硼酸锌的方法有:1、硼酸与氧化锌反应,该方法需要在配比中加入过量的硼酸,尽管母液可以重复利用,但还是存在硼损失和水排放以及硼含量的准确控制等问题。2、在可溶性锌盐的水溶液中加入硼砂,在低于70℃下合成硼酸锌[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Zinc Borate Species Formed fromZinc Oxide and Boric Acid in Aqueous Medium.H.Emre Eltepe,Devrim Balkose and SemraUlkul,Ind.Eng.Chem.Res.2007,46,2367-2371]。3、以七水合硫酸锌、氨水和硼酸为原料,采用水浴加热法90℃反应10h合成硼酸锌[阻燃剂七水硼酸锌的合成及表征。董新艳等,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6:27-30],但因为反应时间较长,产品粒径较大,粒度分布不均匀而出现团聚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2ZnO·3B2O3·7H2O硼酸锌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过程简单、反应产率高、成本低、无废水排放,所得产品纯度高。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2ZnO·3B2O3·7H2O硼酸锌的方法:将硫酸锌、硼酸和/或硼砂与氨水或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其中硫酸锌、硼酸和氨水或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3∶2;硫酸锌、硼酸、硼砂和氨水或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2∶2∶1∶2;硫酸锌、硼砂与氨水或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4∶3∶2,且水的质量为硫酸锌、硼酸和/或硼砂与氨水或氢氧化钠总质量的0.5~2倍。在室温~100℃下某一温度恒温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回收,滤饼用热水洗,然后烘干,即得到2ZnO·3B2O3·7H2O硼酸锌产品。
上述氨水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28%。
上述硼砂为五水或十水硼砂。
上述将硫酸锌、硼酸和/或硼砂与氨水或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在室温~100℃下某一温度恒温反应0.5~10小时。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液回收,滤饼用热水洗,将过滤后得到的滤饼于100~110℃下烘干。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优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过程简单,反应产率高,制备过程无废水排放,可将反应物中的硼充分利用,生产成本低,特别适合工业生产,实现节能减排的现代生产要求,且制得的2ZnO·3B2O3·7H2O硼酸锌产品粒径较小,粒度分布均匀。该产品用于阻燃材料,也可以用于日用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分别称取12.3克七水硫酸锌和7.9克硼酸,加入13克水和5.8克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8%氨水,混合搅拌,于室温反应8小时,过滤,滤液回收,将滤饼用热水清洗,滤饼直接在110℃烘干,得到所需要的237硼酸锌产品。
实例2:分别取15克水、12.3克七水硫酸锌、2.65克硼酸、8.1克十水硼砂和1.7克氢氧化钠,搅拌混合,于95℃反应0.5小时,冷至室温后,过滤,滤液回收,滤饼直接在100℃烘干,得到所需要的237硼酸锌产品。
实例3:分别称取12.3克七水硫酸锌和7.9克硼酸,加入45克水、6.5克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5%氨水混合搅拌,于50℃反应10小时,冷至室温后,过滤,滤液回收,滤饼在100℃直接烘干,得到所需要的237硼酸锌产品。
实例4:分别取35克水、12.3克七水硫酸锌、12.2克十水硼砂和8.6克氢氧化钠,搅拌混合,于30℃反应4小时,冷至室温后,过滤,滤液回收,滤饼直接在110℃烘干,得到所需要的237硼酸锌产品。
实例5:分别取45克水、12.3克七水硫酸锌、2.65克硼酸、6.2克五水硼砂和1.7克氢氧化钠,搅拌混合,于30℃反应4小时,冷至室温后,过滤,滤液回收,滤饼直接在110℃烘干,得到所需要的237硼酸锌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2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