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隔热保温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8642.3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389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代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公济墙体节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1/76 | 分类号: | E04B1/76;E04B2/88;E04F13/07;C04B28/00;C04B26/02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 速 |
地址: | 430015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隔热 保温 建筑结构 施工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隔热保温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主要用于建筑围护结构墙体外墙外隔热保温的新型隔热保温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27%,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目前欧美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已达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造成社会能源的极大浪费。因此,节约建筑能耗,推广实施建筑节能工作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墙体的隔热保温技术,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并有大量文献:
这些文献中的主要技术内容为:
1.外保温模式是目前所采用的最广泛的节能墙体系统,它由隔热保温材料通过贴、粉、喷的施工工艺,在外墙体外侧的基层上包一层隔热保温层,该模式的特点是能比较彻底地消除“冷桥”的影响;对外墙体能起到保护作用,使其减少或避免裂、渗的通病;室内装修时,一般不会影响到隔热保温层。但这种方式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为施工偏差、材料含水会影响墙体的整体保温性能,同时由于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复杂、人工控制过程相对较多,因此施工质量低、施工速度慢。影响了建筑物的节能效率和建筑物的安全性。
2.许多材料生产单位在建筑墙体的模块化方面进行了探索,但其主要方法还是简单的将原有的现场施工工艺进行预制化生产,没有形成完整的施工工艺。
原有的保温隔热材料系统的施工技术在实际的施工和使用中,大多为逐层施工,即粘贴EPS发泡聚苯乙烯板、抹抗裂砂浆、放置网格布、涂刷腻子和进行饰面装饰。此施工工艺不仅复杂,费时,且受气候限制较大,施工效率低。与此同时,进行逐层施工其安全性无法保证。施工中的一些环境或人为因素会使得界面粘结力降低,导致部分饰面层脱落甚至EPS板整体脱落,不能满足建筑的安全要求,不利于全面推广应用。
另外,目前建筑用铆固件作为一种标准配件,主要用于板材的固定,其基本结构包括铆件套和铆钉两部分,其中铆件套通常为外侧为层状或环状凸起,塑料 结构,以此提高铆固件与墙体的啮合能力,铆钉通常为金属钉,其长度根据被铆固材料的厚度和铆固力要求变化。这种结构非常适用于将构件直接铆固,而对于表面精度要求高或基面不平整的结构,与此同时,在铆固完成后,通常需要采用专用的嵌缝砂浆对板与板间的缝隙进行勾缝处理,由于缝隙深度较大,因此在实际使用时还会导致局部因温度应力发生开裂。
因此开发同时具有铆固、定位和嵌缝功能的专用铆固件,对于板材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防水、保温隔热、装饰功能的新型隔热保温建筑结构及施工工艺,本发明将现有的保温隔热墙体的粘贴施工技术与铆固技术相结合,不仅可增加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施工效率。
所述隔热保温建筑结构包括墙体、自装饰保温隔热板、界面层、固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隔热保温建筑结构在墙体和自装饰隔热保温板之间设置有空气层,在空气层内设有排气管,排气管的一端与空气层连通,另一端通过相邻自装饰隔热保温板的分隔缝与大气连通;所述的空气层的厚度为7-12mm,且该空气层由采用金属或高强塑料铆固件固定自装饰隔热保温板时予留形成;所述的排气管的直径为1-2mm,且排气孔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反。
所述铆固件包括铆固件主体、垫片,所述铆固件主体的几何对称中心设有与铆钉外径匹配的铆钉孔,并以铆钉孔为对称点均匀分布多个直径在2mm内的圆孔;所述垫片的几何对称中心设有塑料管套外径匹配的套管孔;所述铆固件主体截面为“T”字形,“-”字形或“+”字形。
所述界面层由界面砂浆和专用聚合物粘结砂浆组成,所述界面砂浆的基本重量比例为界面剂∶水泥∶沙∶水=0.5~0.8∶1∶1∶1,所述粘结砂浆的重量比为水泥∶砂∶保水剂∶聚合物∶水=1∶1∶0.05~0.1∶0.2∶0.5;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步骤是:a.基层处理,b.抹界面砂浆并找平,c.抹专用聚合物粘结砂浆,d.贴自装饰保温隔热板,e.用专用铆固件铆固,f.勾缝处理;所述专用铆固件为T形或+结构的不锈钢或高强塑料制品,铆固件抗拉力>0.8Mpa。
基层处理工艺一般为表面的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视表面的情况,应对墙体表面的松动、风化部分进行物理处理,对不平整墙面可用普通砂浆找平,而光洁 的部分则应进行凿毛处理或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拉毛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公济墙体节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公济墙体节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