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户线测试模块的软交换户线智能测试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8911.6 | 申请日: | 2008-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45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苏;郑学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30 | 分类号: | H04M3/3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测试 模块 交换 智能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领域中的软交换(VoIP,Voice of Internet Phone)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户线测试模块的软交换户线智能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软交换技术领域中,电话业务户线测试(亦称112测试)的体系结构由依次连接的核心控制器、软交换支撑网、接入设备、户线和话机组成。
一般接入设备分布在靠近用户的位置,因而较为分散。接入设备一般包括综合接入设备(IAD)和接入网关(AG)。用户线故障数据可通过相关接入设备提供的检测单元取得,供故障维护系统分析定位。
软交换网络具有承载与控制相分离、业务与信令相分离的特点;相对于传统交换网络(承载与控制相结合、业务与信令相结合一体化的特点),软交换网络具有多种用户接入方式和类型,因此对户线故障测试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电话业务的户线测试通常采用测试头测试方案,必须构建专用维护系统,包括“户线中心+业务分局+远端测试设备”等部分组成,其中:
户线中心包括:户线IVR(自动语音导航受理、自动证实),数据库(用户资料库、工单信息表、分局路由表、测试路由表、维修记录表和系统维护表等),WEB服务器(自动流程管理、人工WEB应用和统计分析等),测试服务器(自动、人工测试调度管理),户线中心人工台(人工受理、人工证实、工单查询、统计分析和人工测试等)。
业务分局包括:人工受理,人工证实,工单管理,综合查询,系统维护,统计 分析和人工测试等。
远端测试设备:远端测试盒。
由此可见,传统电话业务的户线测试配置成本很高;但因程控交换机集中配置在局端电信机房,而软交换系统通常是分散配置的,针对这种情况就要采用不同的户线测试方案。
软交换系统与传统电话的集中式程控交换体系结构不同,电话线分布在用户住所和综合接入设备(IAD)或接入网关(AG)之间,一般接入设备分布范围很广,不适宜构建传统测试头方案,因此可通过接入设备附带的检测单元来采集数据分析建模,形成户线故障测试分析系统,以下称之为经济型仿真测试方案。
仿真测试具有便利部署和低成本的优势,但需要分析测试数据来定位故障,准确性取决于分析算法和合理的分析模型。
发明内容
对于基于接入设备的户线仿真测试,针对连接接入设备端口以及话机的用户线,标准电话线包括A线和B线。通过接入设备AG的检测单元,可取得A线对B线、A线对地和B线对地的电阻、电容值,以及环路电流值,必须由测试取得的数据区分下述状态,才能实现故障定位。
(1)A线对地短路
(2)B线对地短路
(3)双线对地短路
(4)用户摘机
(5)话机故障
(6)正常(挂机)
(7)断线
(8)短路
(9)线路串直流
要根据接入设备检测单元得到的数据定位户线相关故障,通常需在结果可知情况下经过大量测试取得实验数据(以下称之为训练数据),再根据数值分布的特点 来形成经验公式,由此确定某个特定用户线状态,称此方法为经验归类法(以下称方案B),由于话机型号、用户线长度等方面因素都影响故障定位结论,因此就必须保存这些关联信息,而且在每条用户线测试前预先保存各种确定状态的基准数据,实际情况下大规模用户线的基准数据采集是一项艰巨任务,几乎无法实施,虽然可利用实验室受控条件采集,但因现场一般不可控,而实验室采集到的样本不能覆盖特定地点的相关因素。因而有必要引入数据挖掘技术(以下称方案A),本发明是方案A的一种实现。
实践证明,借助计算机软件功能,采用合适的数据挖掘技术,也能满足故障定位的准确度要求,由此可大幅降低户线测试系统配置与实施成本,适用于软交换户线测试在内的综合故障维护系统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户线测试模块的软交换户线智能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基于户线测试模块的软交换户线智能测试系统
如图1,本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核心控制器100、软交换支撑网200、接入设备群300、户线400和话机500;设置有户线测试模块600,户线测试模块600通过软交换支撑网200与其它网络部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89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害型卷烟
- 下一篇:漆包工艺尾气的回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