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麦草制浆造纸或亚硫酸盐法制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9191.5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唐启;张富强;孙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舞钢市海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58;C02F103/28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2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麦草 造纸 亚硫酸盐 法制 中段 废水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尤其涉及麦草清洁制浆造纸或亚硫酸盐法制浆造纸中段废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亚硫酸盐法制浆造纸,是造纸行业通常使用的方法,目前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以禾草类为原料的造纸厂仍在使用。该方法产生的中段废水中含有相当量的亚硫酸盐离子,亚硫酸根离子抑制细菌的活性,不仅使生化处理效率降低,甚至使生化反应无法进行、活性污泥解体,影响其废水的生化处理;与此同时亚硫酸根离子耗氧,每千克耗氧量为0.2kg,发生如下反应:2SO32-+O2→2SO42-,结果使处理后的外排水化学耗氧量较高,难以达到国家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要求。按照国家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1》的要求:外排水主要污染因子——化学耗氧量(CODcr)小于400mg/L,难以满足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环境保护愈来愈高的要求。为此,目前急需对该制浆工艺进行改进,减少中段水污染负荷,以满足达标排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对亚硫酸盐法制浆造纸工艺进行改进,对中段废水处理进行工艺改进,减少中段水污染负荷,以满足达标排放,并同样适用于麦草清洁制浆工艺。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工艺对制浆造纸中段废水先进行预处理,即选用含钙的沉淀剂在中段废水生化处理前,加入中段废水中,先去除废水中的亚硫酸根离子,使废水中的亚硫酸根离子含量降低;然后再进行后续生化处理,使生化处理后外排水的化学耗氧量降低,满足达标排放,产生的亚硫酸钙通过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所选含钙沉淀剂为含钙离子、钡离子的物质,能与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降物。考虑到经济合理,主要选用:氢氧化钙,生石灰、碳化钙法生产乙炔的废弃物(俗称电石泥)或生产次氯酸钙漂液的废弃物。其加入量为每立方米废水加入0.5-6kg。技术要点在于:利用Ca2+与SO32-的沉淀反应生成沉淀溶度积很小的亚硫酸钙来去除废水中的亚硫酸根离子,以利于后续中段废水生化处理的进行。
本发明优点在于,首先对制浆造纸中段废水进行了预处理,降低了废水中的亚硫酸根离子含量,试验表明:在含亚硫酸根离子的中段废水中投加含钙离子的沉淀剂,废水中的SO32-可由700mg/L降低至120mg/L以下,能很好地消除SO32-对造纸废水生化处理菌群活性的影响、降低中水污染负荷,并利于后续生化处理的进行,使生化处理后外排水的化学耗氧量降低,满足达标排放;方法经济可行,以废治废,非常环保,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进行更好的说明,举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将生石灰计量后投入消化池中,按每立方米废水2kg量投加到集水池,产生的亚硫酸钙通过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中段废水此后进行后续生化处理。
实施例2
将电石泥(干度40%)计量后投入到消化池中,按每立方米废水3kg量投加到消解池中,产生的亚硫酸钙通过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中段废水此后进行后续生化处理。
实施例3
将漂液渣(干度50%)计量后投入到消化池中,按每立方米废水6kg量投加到集水池中,产生的亚硫酸钙通过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中段废水此后进行后续生化处理。
实施例4
将石灰、电石泥、漂液渣按比例计量后投入到消化池中,按每立方米废水2.5-4kg量投加到集水池中,产生的亚硫酸钙通过沉淀池沉淀后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中段废水此后进行后续生化处理。
经实验测试表明:在亚硫酸盐盐法制浆造纸和清洁制浆造纸中段废水中,加入0.5-6kg沉淀剂后,废水中的亚硫酸盐离子浓度可降低至120mg/L,对后续生化处理的进行和降低处排水的化学耗氧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改进工艺中中段废水生化处理后的外排废水,达到国家GB3544-2001标准的法定要求。详细数据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舞钢市海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舞钢市海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91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