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截面弯道型腔的加工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49233.5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4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耀华;贾利晓;张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革军 |
主分类号: | B23H5/04 | 分类号: | B23H5/04;B23H1/04;B23H1/00;B23H7/26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君 |
地址: | 471000河南省洛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截面 弯道 加工 制造 方法 | ||
1.一种变截面弯道型腔的加工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加工步骤为:首先粗加工铣削型腔,再使用粗电极电火花加工成型,然后使用半精电极电火花加工成型,最终采用精电极电火花精修成型;其中,
I、粗加工铣削型腔:从弯道体开口的两端先钻孔,并且钻通,沿钻孔的方向分别从两端进行铣削加工,能加工到的部位为电火花加工留3~5mm的加工余量;
II、电火花加工成型:
(1)、电极的设计、制造
a)、电极的设计、加工:电极分粗电极、半精电极、精电极三种,工件进行电火花加工时,根据工件光洁度要求不同,可用粗电极、半精电极、精电极三种电极依次加工,也可只用粗电极、精电极两种电极依次加工;每个电极的加工均是采用多块石墨方坯料拼接,每块方坯料拼接前,将内部挖空,保留有螺钉孔的区域,坯块的两端面见平;沿顺序分别粘接已挖空的相邻的毛坯块,再用螺钉加固,依次把毛坯拼接起来;再加工外形,加工出与上述弯道型腔形状相同的中空电极;
b)、电极的尺寸测量: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采用样板测量电极的形状与尺寸;
②采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测量;
③在数控铣床上分截面测量不同截面点的位置数据,至少测量4个截面位置;
c)、电极安装测量:在弯道体大开口端,预先加工一个标准孔,小于并接近最终尺寸,粗电极、半精电极和精电极,在加工时均以此孔为基准对刀找正,检测电极安装是否扭曲;
d)、对刀找正:采用对刀装置对刀,以检测和校正电极的位置,即回转中心与弯道体的回转中心是否重合;
(2)、弯道型腔加工
将铣削粗加工后的弯道体装夹在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的工作台上,按已加工的底面及侧面为基准找正、找平工件;将电极安装在与电极旋转轴连接的电极安装板上;通过对刀找正找正电极,使电极旋转轴的旋转中心与工件弯道体的回转中心重合,即确定X轴、Y轴、Z轴的零点位置;接通电源,在数控系统的控制下,按照预先设定的数控程序使回转轴旋转,通过传动齿轮,把旋转运动传给电极旋转轴,电极旋转轴带动电极安装板旋转,使电极绕着电极旋转轴进行旋转加工;电极加工时,采用放电、断电的加工原理进行加工,先使用粗加工电极进行加工,余量至少0.3mm,放电电流150~180安,粗加工后使用半精加工电极进行加工,余量至少0.1mm,放电电流10~50安,最后使用精加工电极进行精修,余量为零,放电电流8~10安,变截面弯道型腔加工完成。
2.一种变截面弯道型腔的加工机床,以现有的三轴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为基础,其由机床主机、电源、数控系统及工作液箱组成,机床主机由床身、滑枕X、Y轴运动部件和Z轴部件组成,床身上设置工作台及油槽,滑枕X、Y轴运动部件均置于床身后侧,X、Y轴采用滚动直线导轨支承,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主轴安装在Z轴部件上,Z轴部件由滚动直线导轨支承,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其特征在于:其还具有一回转轴(7),回转轴固定在连接板(5)上,连接板与主轴(1)连接,回转轴(7)通过传动齿轮(8)与电极旋转轴(6)连接,电极旋转轴(6)固定在连接板(5)下面,回转轴由伺服电机驱动;电极(2)安装在电极安装板(3)上,电极安装板上还安装配重块(4),电极安装板(3)与电极旋转轴(6)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弯道型腔的加工机床,其特征在于:其回转轴也可直接与主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革军,未经崔革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923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电热壶的底部结构
- 下一篇:异型F钢弯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