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汝瓷红、黄、蓝发光釉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49298.X | 申请日: | 2008-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349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超;樊新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云超;樊新谦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67500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汝瓷红 发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釉彩,特别是一种汝瓷红、黄、蓝发光釉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汝瓷是一种古老的陶瓷,由于种种原因,一度曾中断生产,鉴于妆瓷的历史贡献,1988年经研究恢复生产,但自恢复生产以来,多是以仿古为主,没有新的创意与发展,其产品远远适应不了当代文化艺术和高科技突飞猛进发展形势的需要,其产品并不为人们所看好,因此,对其产品,特别是釉彩的改进势在必行。
三、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和人们对汝瓷的实际需要,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汝瓷红、黄、蓝发光釉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克服汝瓷釉彩单一,以满足人们对汝瓷艺术性及欣赏性需求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发光釉由重量百分比计的:石英30-40%、二氧化锌(ZnO2)6-8%、氧化铅(PbO)22-30%、硼酸(H3BO3)8-12%、长石13-17%和碳酸钠(Na2CO3)2-4%,其和为100%作基料,及基料重量的13-17%的稀土粉和另加胶水制成,胶水加入量为基料和稀土粉重量和的40-50%。其制备方法是,先将基料在1250-1300℃下熔化制成玻璃溶块,再粉碎成200-300目细粉,之后,掺入基料重量的13-17%的稀土粉(即由稀土金属作原料制成的粉,稀土又称稀土元素,由其制成的粉称稀土粉,一般为200-300目),混合均匀成混合物粉,再加入混合物粉重量的40-50%胶水制成汝瓷红、黄、蓝发光釉,本发明组份科学,原料丰富,成本低,工艺简单,易生产,易使用,是汝瓷开发上的一大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四、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中由以下实施例给出,但不仅限实施例。
例1:本发明发光釉在具体实施时,是由以重量百分比计的:石英36%、二氧化锌7%、氧化铅26%、硼酸10%、长石5%和碳酸钠3%作基料和由基料重量的15%的稀土粉及另加的胶水制成,胶水加入量为基料与稀土粉重量和的45%。其生产方法是,先将基料混匀,用玻璃窑于1280℃的温度将上述原料混合成的基料熔化制成玻璃溶块,再用球磨机将玻璃溶块粉碎过250目筛(即250目细粉),在细粉中加入细粉重量的15%的稀土金属制成的250目稀土细粉,混合均匀成混合物,再加入混合物重量的45%的粘结胶水(市售)拌匀成釉状物即可。
例2:本发明发光釉还可以由下列以重量计的成分制成:石英33%、二氧化锌8%、氧化铅28%、硼酸11%、长石16%和碳酸钠4%(6成分和为100%)作基料及稀土粉和胶水,其中稀土粉为基料重量的16%,胶水为基料和稀土粉混合物重量和的42%;其生产方法同上,不再重述。
例3:本发明发光釉还可由石英36g、二氧化锌7g、氧化铅26g、硼酸10g、长石5g和碳酸钠3g作基料和稀土粉、胶水制成,稀土粉为基料重量的15%,即15g,胶水为基料与稀土粉重量和的40-50%,即46-57.5g,一般为45%,即约52g。其生产方法同前述。
按上述比例和配量组成的原料和方法可制成任意量的汝瓷红、黄、蓝发光釉。
本发明在使用时,可用釉彩笔在汝瓷品上用本发明的发光釉绘制各种图案后,置于汝瓷窑内,在850-890℃的温度下烧制成涂绘有本发明发光釉的汝瓷产品。
由上述情况可以看出,本发明产品是由基料与稀土元素经胶水混配制成,并烧制在汝瓷体表面上,当在黑暗的情况下或夜晚,可发出红、黄、蓝绚丽的色彩,大大增加了汝瓷的典雅、尊贵的艺术欣赏价值,既保持了汝瓷的特色,又增添了新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特别要指出的是,本发明产品的发光性不同荧光粉,本发明产品的发光机理是依靠稀土元素的吸光和储光能力,把吸收到的太阳光或灯光在光线暗淡时释放出来,从而实现绚丽多彩的目的,它绝不是荧光粉,荧光粉是经不起850℃以上温度煅烧的,本发明产品不同于现有釉彩,它对人体无毒、无害、无辐射,是一种环保型的新材料,是瓷釉上的一大创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云超;樊新谦,未经杨云超;樊新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492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