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1336.5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6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周晓勤;许蓬子;赵宏伟;史国权;王义强;王晓军;李国发;呼咏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Q5/02 | 分类号: | B23Q5/02;B23Q5/2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直线 回转 快速 刀具 伺服 装置 | ||
1、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主要由直线快速刀具伺服、回转快速刀具伺服和支架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快速刀具伺服包括无刷直流电机(7)、刀臂(10)和光电编码器(1),所述的无刷直流电机(7)固定在支架(14)顶部,并通过梅花式弹性联轴器(6)与刀臂轴相连,刀臂轴由装在支架(14)上的一对上、下气体静压轴承(3,8)支撑,上、下气体静压轴承(8,3)采用上、下迷宫密封(9,11)和上、下轴承盖(5,2)密封,刀臂(10)固定在刀臂轴中部,刀具安装在刀臂(10)前端,在支架(14)底部刀臂轴的末端安装了用于测量角位移的光电编码器(1);所述的直线快速刀具伺服与回转快速刀具伺服固定联接,两者为运动解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14)为一个整体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层,支架顶部(14b)设有与无刷直流电机(7)止口相配合的孔,该孔四周均布有安装回转电机(7)的螺纹孔,第一层安装梅花式弹性联轴器(6),第二层和第三层分别为上轴承座(13)和下轴承座(12),在轴承孔的四周均布有安装上、下轴承盖(5,2)和上、下迷宫密封的静止部分(9a,11b)的螺纹孔;支架(14)底部的两个支脚(14a)上分别设有与导轨滑块(20)固定连接的螺纹孔和销孔,在支架(14)中部两侧的侧板上分别设有一个防止与刀臂(10)运动发生干涉的槽(14c),在支架(14)的上部和中部的后侧,分别开有安装零部件的方形孔(14d,14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气体静压轴承(8,3)采用小孔节流器,进气孔均布在气体静压轴承的端面,每个进气孔设有双排小孔节流器;所述的上、下迷宫密封(9,11)采用的轴向密封形式,分为上、下静止部分(9a,11b)和上、下转动部分(9b,11a),上、下静止部分(9a,11b)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上、下轴承座(13,12)上,上、下转动部分(9b,11a)通过螺纹联接固定在刀臂轴上,并随刀臂轴转动;所述的上轴承座(13)的上端和下轴承座(12)的下端通过上、下轴承盖(2,5)密封,上、下轴承盖(2,5)都用螺纹联接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轴承座(13,12)上,上、下轴承盖(2,5)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上、下气体静压轴承(8,3)的供气管道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臂(10)由刀具高度调整结构(4)调整,刀具高度调整结构(4)包括楔形块(4A)和调节螺钉(4B),刀臂(10)设有与楔形块(4A)相匹配的楔形槽,调节螺钉(4B)与楔形块(4A)连接,通过调节位置不变的调节螺钉(4B)来调节楔形块(4A)在楔形槽内的位置;所述的刀具选择单点金刚石刀具;所述的光电编码器(1)采用具有低转动惯量、高分辨率的空心联轴节式光电编码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快速刀具伺服包括精度不同的光栅尺次尺(15)和光栅尺主尺(16)、直线电机初级(17)、直线电机次级(18)、气体静压导轨、导轨滑块(20)和16个多孔制节流器,导轨基座(14)和导轨滑块(20)方别与直线电机初级(17)和直线电机次级(18)通过螺纹连接固定,直线电机次级(18)带动导轨滑块(20)沿气体静压导轨做往复快速运动,精度不同的光栅尺次尺(15)和光栅尺主尺(16)分别与导轨滑块(20)和导轨基座(19)通过螺纹联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合直线回转快速刀具伺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滑块(20)的长度大于导轨基座(19)的长度,节流器、供气管道和供电线路设在导轨基座(19)上,气体静压导轨为采用由陶瓷圆垫制成的多孔制节流器,多孔制节流器的安装孔设在导轨基座(19)的两个对称的四棱柱结构上,在两个四棱柱的上表面(2a,2b)和侧面(2c,2d)分别各设有4个多孔制节流器的安装孔(4a,4b,4c,4d),导轨滑块(20)由导轨滑块(20)与导轨基座(19)之间的气膜支撑,在两个四棱柱中间设有形成二次节流的浅沟槽(3a,3b,3c,3d),导轨滑块(20)的4个气浮表面(2A,2B,2C,2D)分别依次与导轨基座(19)的气浮表面(2a,2b,2c,2d)相对应,以形成供气后的支撑气膜,导轨滑块(20)顶部设有与支架(14)的支脚相匹配的沟槽(20a,20b),其中还包括4螺纹孔和1个销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133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