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1601.X | 申请日: | 2008-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23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丕新;谭颖;徐昆;张文德;李文波;李羚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J9/00 | 分类号: | C08J9/00;C08L3/02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守忠 |
地址: | 130022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淀粉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淀粉作为一种可降解的廉价天然原材料,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改性,已经广泛用于食品或者非食品领域。多孔淀粉是指淀粉经物理、化学及生物方法处理后形成一种中空变性淀粉,由于具有高的比表面积、孔体积、低密度及可降解性,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其作为一种新型有机吸附剂和包理材料,可广泛用于医药、农药、印刷、日用化工、化妆品及食品等行业。
中国专利CN 1546529公开了一种利用复合酶处理制备多孔淀粉的方法。利用该法制备的多孔淀粉孔径较大,多为微米级小孔,故所得的多孔材料比表面相对不高,且该法对酶的要求较为严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淀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和条件如下:首先按照质量浓度为0.02%-0.2%,将淀粉分散于水中,于70~100℃条件下糊化,然后加入密封的反应釜中于130~160℃下热处理3~12小时,用淀粉溶液体积3~5倍的有机溶剂沉淀,过滤后真空干燥,得到多孔淀粉;所述的淀粉为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或豌豆淀粉,使用的有机溶剂为甲醇、丙酮或乙醇。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方法利用高温高压与溶剂交换相结合,固定植物淀粉的天然孔道,形成中孔结构,使最终产物可全降解且具备高比表面积、高孔体积等优异性能。本发明所采用的淀粉为工业上的原料,成本较低,而且反应前不需进行提纯处理,因此工艺简单,可大量生产。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得到平均孔径为2-10nm、比表面积为50-80m2/g、孔体积为0.11-0.15cm3/g、密度为1.25-1.35g/cm3、吸油倍数为2.00-2.60g/g的多孔淀粉基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首先将5克淀粉分散于50克水中,于80℃条件下糊化,然后加入密封的反应釜中于160℃下热处理3~12小时;然后用150克乙醇沉淀,过滤后真空干燥即得淀粉基材料。该多孔淀粉的平均孔径为8nm,比表面积为65m2/g,孔体积为0.11cm3/g,密度为1.32g/cm3,吸油倍数为2.43g/g.
实施例2
首先将5克淀粉分散于20克水中,于100℃条件下糊化,然后加入密封的反应釜中于130℃下热处理3小时;然后用100克乙醇沉淀,过滤后真空干燥即得淀粉基材料。该多孔淀粉的的平均孔径为6nm,比表面积为68m2/g,孔体积为0.13cm3/g,密度为1.34g/cm3,吸油倍数为2.03g/g.
实施例3
首先将5克淀粉分散于100克水中,于70℃条件下糊化,然后加入密封的反应釜中于140℃下热处理8小时;然后用400克乙醇沉淀,过滤后真空干燥即得淀粉基材料。该多孔淀粉的的平均孔径为7nm,比表面积为74m2/g,孔体积为0.15cm3/g,密度为1.29g/cm3,吸油倍数为2.57g/g.
实施例4
首先将5克淀粉分散于200克水中,于100℃条件下糊化,然后加入密封的反应釜中于150℃下热处理8小时;然后用600克乙醇沉淀,过滤后真空干燥即得淀粉基材料。该多孔淀粉的的平均孔径为7nm,比表面积为78m2/g,孔体积为0.11cm3/g,密度为1.37g/cm3,吸油倍数为2.22g/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16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