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作薄膜晶体管沟道区以及源、漏电极的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1657.5 | 申请日: | 2008-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31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天;王超;任伟;赵春雷;唐巍;郝志文;陈伟利;杜国同;卢毅成;荆海;曹健林;付国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21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作 薄膜晶体管 沟道 以及 漏电 新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底栅型薄膜晶体管的制作,其单一器件沟道层区域形成,源、漏电极沉积,采用光刻(photolithography)与剥离(lift-off)工艺。制作过程需要很多工艺步骤,且每种工艺步骤按照特定顺序进行,包含一些工步和子工步,工艺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工艺流程:在衬底片(如玻璃或者硅片等)制备删极,在删极上沉积绝缘层,在绝缘层上生长沟道层,把沟道层刻蚀出多个制作单一器件的小区域(小岛),在小岛状沟道层上刻蚀出源、漏电极区,沉积源电极和漏电极。传统工艺过程中,把沟道层刻蚀出小岛,把小岛刻蚀出源、漏电极区,并在小岛状沟道层源、漏电极区沉积源、漏电极的制作过程包括:
1、涂胶。把已生长好沟道层材料的片子置于匀胶机的转盘上,旋转涂胶,一般每分钟2500-3000转,使光刻胶均匀地涂覆在沟道层的表面。
2、前烘。就是去除胶膜中的部分溶剂。烘烤温度约90℃、时间10~20min。
3、曝光。在涂好光刻胶的沟道层表面覆盖掩膜版(一),其平面示意图如附图1,对准晶向或对准套刻标记,曝光。正胶的曝光部分发生光化学反应;负胶的曝光部分发生交联反应。
4、显影。正胶的曝光部分在显影液中溶解,被去除;负胶的未曝光部分在显影液中溶解,被去除。正胶显影后的图形和掩模版相同;负胶显影后的图形和掩模版相反。
5、镜检。胶膜图形应线条齐、陡,套刻或晶向准确,无变形、钻蚀、针孔及损伤。若有以上缺陷,返工。
6、后烘。又称坚膜,由于显影时胶膜浸泡在显影液中会发生溶胀,软化,后烘能使胶膜坚固,增强抗蚀性。后烘温度约140℃,时间约20min。
7、腐蚀。将沟道层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腐蚀去掉,在薄膜上得到与掩膜版(一)一样的图形(小岛)。
8、用掩膜版(二),其平面示意图如附图2覆盖有光刻胶的小岛,重复上面的工艺步骤3、4、5。如果是正胶,显影后得到的图形和掩模版相同;负胶显影后的图形和掩模版相反。得到的图形为即将沉积源、漏电极区域。
9、采用溅射、蒸镀、电子束蒸发(EB)等技术方法将电极沉积到相应图形表面。
10、去胶。将沟道层表面光刻胶连同沉积在其上的电极用丙酮去除,露出沟道层。
11、镜检。在显微镜下观察刻蚀,并沉积电极后图形。
以上11个步骤完成了把沟道层刻蚀出小岛,并在小岛状沟道层上沉积源电极和漏电极的制作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作薄膜晶体管沟道区以及源、漏电极的新方法,以解决传统工艺过程工艺复杂的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下列步骤:
一、涂胶:把已生长好沟道层材料的片子置于匀胶机的转盘上,旋转涂胶,每分钟2500-3000转,使光刻胶均匀涂覆在沟道层的表面;
二、前烘:烘烤温度约88~92℃、时间10~20min;
三、曝光:在涂好光刻胶的沟道层表面覆盖掩膜版,曝光;正胶的曝光部分发生光化学反应;负胶的曝光部分发生交联反应;
四、显影:正胶的曝光部分在显影液中溶解,被去除,负胶的未曝光部分在显影液中溶解,被去除;正胶显影后的图形和掩模版相同,负胶显影后的图形和掩模版相反;
五、镜检:胶膜图形应线条齐、陡,套刻或晶向准确,无变形、钻蚀、针孔及损伤,若有以上缺陷,返工;
六、后烘:又称坚膜,后烘温度约130~150℃,时间18~25min;
七、腐蚀:将沟道层未被光刻胶保护的部分腐蚀去掉;
八、用丙酮将未曝光的光刻胶溶解掉;
九、用双面胶将经光刻、腐蚀后的片子粘到载玻片上,轻微放置,以便于后续调整;根据拟制备薄膜晶体管沟道长度L选用相同线径L的钨丝,放置于刻蚀好的沟道层薄膜表面,两端用胶带轻微固定在载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调整,使宽度W的图形与钨丝垂直,调整后,将片子、胶带压实,固定在载玻片,再取钨丝放置于沟道层被刻蚀掉图形的正上方,两端固定;
十、用蒸镀、溅射或电子束蒸发等方法沉积电极,线径为L钨丝的掩模实现了沟道长度为L,沟道宽度为W的薄膜晶体管沟道区,钨丝两侧的沉积,形成了源、漏电极,从而,完成了薄膜晶体管单一器件沟道层区域,源、漏电极的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未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16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封装件及其制法
- 下一篇:一种薄型硅单晶抛光片加工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