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电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2258.0 | 申请日: | 2008-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9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7/00 | 分类号: | H02K7/00;H02K7/075;H02K7/1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恩河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电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压缩机电机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在曲轴下端增加两块磁铁,以便提高电机效率的压缩机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压缩机,在壳体1的内部上侧安装有电机20,在电机20的下侧相隔一定距离安装有压缩机组件30。壳体1由中空的圆筒形筒体11、上盖12和下盖13等组成。电机20压入固定在筒体11的内圆周面上,它由定子21、转子22和压入固定在转子22的中心并传递旋转力的旋转曲轴23等组成。
压缩机组件30由气缸31、上部轴承32和下部轴承33,在气缸31的压缩空间(C)内部形成旋转轴23的偏心部23a,位于偏心部23a的外侧,设置有靠偏心部23a能够自转及公转的滚动活塞35,一侧端与滚动活塞35的外圆周面线接触,并将气缸31的内圆周面和滚动活塞35的外圆周面形成的压缩空间(C)区划为吸入区和压缩区的叶轮(未图示)等结构。气缸31中还连通吸入区内的吸入管的吸入口(未图示),以及用于排出压缩区内压缩介质的排出口(未图示)。
此外,上部轴承32中设有排出口(未图示),其上侧连结固定有消音器34,用于降低从排出口排出的压缩介质气体由压力差而产生的噪音。为使通过消音器34的介质气体排出到密封壳体1外部,在上盖12上设有排出管50,在密封壳体1的下部还设有吸入管40
如图2所示,为了减小曲轴和下部轴承33之间的的磨损,压缩机转子22的铁芯比定子21的铁芯高一些,其高度差B约为0~1.5mm。当压缩机工作时,定子对转子产生一个向上的电磁力,因为转子和曲轴相连,所以曲轴也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抵消了不起转子和曲轴的分重力,减小对下部轴承33的压力,减小磨损。但是,向上的电磁力对压缩过程不做功,实际上降低了电机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曲轴下端增加两块磁铁,以便提高电机效率的压缩机电机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缩机电机结构,包括壳体,壳体由筒体、上盖和下盖等组成。在壳体中安装有电机和压缩机组件,电机由定子、转子和曲轴等组成,压缩机组件由气缸、上部轴承和下部轴承等组成,在曲轴的下端设置有上磁铁,在下盖的内侧中部设置有下磁铁,上磁铁和下磁铁的同极性相对。
由于压缩机的型号不同,其曲轴和转子的重量也不同,当设置上磁铁和下磁铁之间的磁场力的强度时,可按上磁铁60和下磁铁70之间的磁场力是曲轴23和转子22重力之和的0.3~1倍之间。两磁铁的距离不大于10mm。
本发明由于在曲轴的下端和下盖的内侧中部设置了两块相同磁极相对的磁铁,产生的排斥力代替了之前的向上的电磁力,减少了无用功,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的纵向剖面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压缩机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安装位置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压缩机的纵向剖面图。
其中:
1 壳体 11 筒体 12 上盖
13 下盖 20 电机 21 定子
22 转子 23 曲轴 23a 偏心部
30 压缩机组件 31 气缸 32 上轴承
33 下轴承 34 消音器 35 活塞
40 吸入管 50 排出管 60 上磁铁
70 下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压缩机电机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压缩机电机结构,包括在压缩机壳体1中安装有电机20和压缩机组件30。电机20由安装在壳体1内部上侧的的定子21和转子22及压入固定于转子22的中心并传递旋转力的旋转曲轴23等组成。
压缩机组件30由电机20的下侧相隔一定距离而固定的气缸31及安装在气缸31的上、下部,旋转曲轴23贯通于气缸31的内部并可旋转支撑的上轴承32和下轴承33;壳体1由中空的筒体1和与筒体1的上、下端开口圆周焊接连结的上盖12和下盖13等组成。在壳体1上还装置了吸入管40、排出管50,在壳体1内部还装置了消音器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2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收芯片电路与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动杠杆式漏电保护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