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缝/孔筒式筛管的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2966.4 | 申请日: | 200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宁福宏;刘伟;陆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C37/08;B21D3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30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孔筒式筛管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筛管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冲缝/孔筒式筛管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筛管有割缝筛管、绕丝筛管和常规低孔密冲缝筛管几种。一般的筛管加工都采用激光和机械加工筛管,其渗透率只能在0.5%-10%,而冲缝/孔筒式筛管的渗透率可保证在3%-50%,大大提高了出油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冲缝/孔筒式筛管的加工方法,以利于更好的防砂,使缝隙无堵塞的现象,从而提高采油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冲缝/孔筒式筛管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管的制作
在套管或油管上加工出多个孔或多条缝;
基管的技术参数:
外径尺寸:48.26mm-177.8mm;
基管材质:37Mn5、37Mn2V、30Mn5V;
钻孔直径或缝隙宽度:直径φ2-φ50、缝宽1mm-10mm;
缝/孔分布:孔为螺旋均匀分布、缝为等间隔均匀分布;
缝/孔密度:240-360条/孔/米;
(2)冲缝/孔筒式筛管外套的制作
选用原料为不锈钢板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并剪裁好备用,对该裁好的备用不锈钢板进行冲缝/孔,筛选合格的再进行UO成型,即先把该不锈钢板弯成半圆“U”的形状,然后再完成圆“O”的形状,在合缝处进行焊接;
冲缝/孔筒式筛管外套技术参数:
外径:φ55-182mm;
冲缝套厚度:1.5-2mm;
缝/孔分布:
孔为螺旋均匀分布,孔径:φ0.3-5mm;孔间距:1.5-10mm;
冲缝为等间隔均匀分布;
缝长:8-14mm;缝宽:0.2-0.7±0.05mm;
圆周方向缝间距:3.5-7mm;
冲缝套材质:不锈钢321、304、316、316L;
(3)采用上述已备好的冲缝/孔筒式筛管外套,套入支撑套两端并焊接,形成冲缝/孔筒,保证高过滤精度的要求,支撑环材质为不锈钢304、321;
(4)把制作好的冲缝/孔筒,套入已经加工好的上述基管上,两端通过所述支撑套与基管焊接,制作成冲缝/孔筒式筛管。
本发明的效果是此种筛管多用在水平井、侧钻井、径向分支水平井或裸眼、砾石充填割缝筛管完井中。国外同类井完井方式采用石油割缝筛管可达90%以上,是当前特殊采油工艺首选的配套专用管材。因冲缝筛管在局部受外部挤压时,受压部位在外力作用下,间隙会减小或闭合,而冲缝/孔筒式筛管的冲缝/孔可以沿管体轴线方向,采用直缝焊接,且独有的冲孔螺旋分布和直逢焊接形成的外套。该方法是在标准的套管外附加高孔密的不锈钢冲孔套,冲孔套通过支撑环直接与套管焊接,降低砂层对冲孔筒式筛管的直接冲蚀作用,并且冲缝间隙均匀,明显提高了过滤套的强度和渗透率,保证了高过滤精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冲孔筒式筛管加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冲缝/孔筒式筛管的加工方法使用过程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冲缝/孔筒式筛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管的制作
在套管或油管上加工出多个孔或多条缝;
基管的技术参数:
外径尺寸:48.26mm-177.8mm″;
基管材质:37Mn5、37Mn2V、30Mn5V;
钻孔直径或缝隙宽度:直径φ2-φ50、缝宽1mm-10mm;
缝/孔分布:孔为螺旋均匀分布、缝为等间隔均匀分布;
缝/孔密度:240-360(条,孔)/米;
(2)冲缝/孔筒式筛管外套的制作
选用原料为不锈钢板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并剪裁好备用,对该裁好的备用不锈钢板进行冲缝/孔,筛选合格的再进行UO成型,即先把该不锈钢板弯成半圆“U”的形状,然后再完成圆“O”的形状,在合缝处进行焊接;
冲缝/孔筒式筛管外套技术参数:
外径:φ55-182mm;
冲缝套厚度:1.5-2mm;
缝/孔分布:
孔为螺旋均匀分布,孔径:φ0.3-5mm;孔间距:1.5-10mm;
冲缝为等间隔均匀分布;
缝长:8-14mm;缝宽:0.2-0.7±0.05mm;
圆周方向缝间距:3.5-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2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谐波探测技术测量液体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率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套筒夹结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