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定一氧化氮生成的荧光探针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3245.5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杰;张峻峰;洪浩;沈红芹;张有来;赵勇;李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6 | 分类号: | C09K11/06;G01N21/64;G01N33/8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191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一氧化氮 生成 荧光 探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及临床医学检测技术领域,涉及活细胞或者组织中NO的 测定,特别是一种可用于活细胞中NO成像测定的铜配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NO是一种分子小、结构简单的气体,难溶于水,极易通过细胞膜扩散。由于 其分子中有一未配对电子,具自由基结构,极不稳定,容易与氧、超氧化物自由基、过渡金属离 子起反应。在组织内的半衰期极短,一般小于1min,但在组织外或有氧气条件下半衰期可延长至 4min左右。NO能很快被氧化成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与超氧化离子、血红蛋白以及含血红素蛋白质 结合.而失去生物活性。80年代末发现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就是NO,因此有关NO的研究开 始兴起。现已查明NO在细胞内信息传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既兼有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的性 能.又是杀伤肿瘤细胞及寄生虫等效应分子。正是由于NO的生物重要性.研究推测NO可能对某 些疾病,如细胞增殖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疾病及细胞的凋亡、生长及死亡方面影响较大。因此, 研究NO的检测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由于NO在生物体内含量低,半衰期短,有氧气存在条件下极易被氧化,这就给其准确测定带 来困难。目前主要采用测定NO的稳定代谢终产物硝酸盐,亚硝酸盐间接反映NO含量的方法。硝 酸盐可用硝酸盐还原酶或镀铜镉法将其还原为亚硝酸盐再与Griess试剂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橙红 色化合物λmax=546nm,显色度与亚硝酸盐浓度成正比。
化学发光法根据NO可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激发态二氧化氮,后者在返回基态过程中释放 能量,部分能量以光子形式发射,利用敏感的光电倍增管来检测光子的发射强度,以此推算NO含 量。此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呼出气NO含量的检测,但由于存在金属、 玻璃、塑料等固体材料,NH3、烯等气体,以及NO易溶于液体等因素的干扰作用,其临床应用受 到一定限制。其它还有高效色谱法、高铁血红素法等,由于需要特殊仪器,操作繁杂,难于在临 床推广使用。
由于现在的NO检测技术局限于将NO先氧化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后再测定,无法实现实时直 接的测定,使得测定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荧光光谱测定是一种灵敏的化学检测手段,其检测下限一般可达到纳摩尔(10-9摩尔)甚至皮 摩尔(10-12摩尔)级。自1995年以来,世界各个实验室致力于开发NO的生物荧光检测试剂,如二 氨萘及其衍生物(Diaminonaphthalene,DAN),二氯荧光素(dichlorofluorescin,DCFH),二价铁和 钴离子的配合物,二氨基荧光素(DAFs)和二氨基罗丹明(DARs)等等,但目前存在的各种荧 光检测试剂存在着各种缺陷妨碍其进一步应用,如缺乏NO检测专一性(DAN和DCFH),检测灵敏 度低(二价铁和钴离子的配合物),需要其他反应物(典型为分子氧)的参与(如DAFs和DARs) 等等,使得细胞内或机体内的NO检测进展缓慢。目前应用的最成功的NO荧光检测试剂是DAF和 DAR,但由于和NO反应激活荧光时需要O2的参与,尽管其是通过直接和NO反应生成荧光进行检 测,但在一定条件下(如无氧环境中的细胞或组织)仍然不能实现NO在细胞内或者机体内的实时 三维空间检测。
铜离子和一些荧光基团形成的配合物在近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Cu(II)形成的配合物具有 合适的氧化性,在溶液中或生理条件下可以和NO发生反应,形成新的荧光化合物,Cu(II)被 还原成Cu(I),这是一种很灵敏的激发(turn-on)荧光检测法,并且不需要其他任何反应物的参 与。苯并咪唑或萘并咪唑类衍生物是一类荧光性质优秀,斯托克斯位移较大,较为稳定的激发态 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型荧光化合物,它们的最大 激发波长在350nm左右,与经典的细胞凋亡检测荧光染料DAPI位于相同的区域,大部分荧光显 微镜均配备有相应的激发滤光片,易于进行检测。它们可以和铜离子形成稳定性适中的配合物, 在跟NO反应后,激发出荧光。并且由于它们的荧光性质比较稳定独特,在细胞内可以和其他荧 光染料结合进行双染色,进一步精细化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理工大学,未经天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2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