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钒、钨元素的铁铬钴永磁合金及其变形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3292.X | 申请日: | 200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5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于庆莲;李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冶金集团天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0 | 分类号: | C22C38/30;H01F1/047;B23P17/00;B21B1/22;C23G1/08;B21B37/74;C21D9/52;C21D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伊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念冬 |
地址: | 300308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元素 铁铬钴 永磁 合金 及其 变形 加工 工艺 | ||
1.一种复合钒、钨元素的铁铬钴永磁合金,其特征在于,其重量百分比成分为:铬(Cr)22-27%、钴(Co)10-16%、钨(W)2.5-5%、钒(V)1.5-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钒、钨元素的铁铬钴永磁合金,其特征在于,其重量百分比是:铬(Cr)23.3%、钴(Co)15.35%、钨(W)2.79%、钒(V)1.77%,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3.一种复合钒、钨元素的铁铬钴永磁合金的变形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
I、冶炼工序,炼出钢锭,且钢锭致密,不存在皮下气泡和组织疏松;钢锭的化学成份为:碳(C)≤0.03%、磷(P)≤0.03%、硫(S)≤0.03%、锰(Mn)≤0.2%、铬:22-27%、钴:10-16%、钨2.5-5%、钒1.5-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II、锻造工序,将前序冶炼后的钢锭扒皮锻造,锻成预设尺寸的、表面平整光洁无叠皮的坯料;
锻造的入炉温度为500℃-800℃;
加温到1170℃-1220℃时,保温20-40分钟直至钢锭均匀热透;
终锻温度为≥950℃;空冷;
III、热轧工序,将表面质量符合工艺要求的坯料进行加热处理,加热时间控制为2-2.5小时;
坯料随炉升温,入炉温度不高于800℃,加热到1080℃-1120℃,保温为20分钟后按预设规格热轧成型;
IV、酸洗工序,对前序热轧成型品进行酸洗、修磨、截切;
酸洗溶剂为硫酸(H2SO4)∶氯化钠(NaCL)∶水(H2O)=3∶1∶6,
酸洗温度为50-80℃,酸洗时间为30-60分钟;
V、冷加工工序,将对前序酸洗处理后的热轧成型品进行冷加工;
VI、磁性能处理工序,将冷加工后的成型品制成预设规格的元件进行磁性能处理;
VI-1固溶处理工序,将前序符合规格的元件进行固溶处理获得单一的α相过饱和固溶体;
VI-2磁场处理工序,将前序固溶处理后的元件置于等温磁场中处理,磁场强度为2500-3000奥斯特(Oe);磁场处理温度为660-670℃;磁场处理时间40分钟;将等温磁场处理后的元件以6-12℃/分钟速度冷却到室温;
VI-3回火工序,将前序磁场处理后的元件进行阶梯回火,具体是:分级回火,各级回火炉温逐级递减预设温度,且各级回火保温时间逐级递增预设时间,最后出炉空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钒、钨元素的铁铬钴永磁合金的变形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冶炼工序,原料中铬比钴的含量比值为1.45-1.85。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复合钒、钨元素的铁铬钴永磁合金的变形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锻造工序中在钢锭锻打过程中,锻锤要先轻后重,并沿钢锭同一方向施力;在热轧工序前具有修磨工序,将经锻造工序锻造出的坯料进行去除坯料表面缺陷的修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钒、钨元素的铁铬钴永磁合金的变形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轧工序中所述热轧成型品为带板,
其中带板坯的热轧,其终轧温度≥850℃,变形量≥90%;热轧带板盘卷后淬水急冷,水温小于30度;
或热轧成型品为盘条,
其中盘条方坯的热轧,将经过高线热轧成型的盘条水冷,水温小于30度;
或热穿孔成型品为管坯,
其中管坯的热穿孔,将前序锻成的管坯料车成预设尺寸的光棒,入炉加热,入炉温度为800℃以下,随炉升温到1100℃-1140℃,保温40分钟,进行管坯穿孔,穿孔后淬水急冷,水温小于30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复合钒、钨元素的铁铬钴永磁合金的变形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洗工序中酸洗温度为50-80℃,酸洗时间为30-60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冶金集团天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冶金集团天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2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