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吸尘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3639.0 | 申请日: | 200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12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吕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5/28 | 分类号: | A47L5/28;A47L9/19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红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吸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吸尘器,尤其是一种显示器结构简单,噪音低的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通常,真空吸尘器是利用风扇和电机产生的吸力强制吸入外部的空气,并利用过滤部件收集与空气一起吸入的异物来清洁室内环境的家用电器。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单元中,过滤出异物的过滤机构包括强制过滤所通过的空气中的异物的多孔型过滤单元和利用空气旋风流动中的离心力收集异物的旋风式集尘单元。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真空吸尘器包括:机身100;连接在机身100的吸入侧的吸入管路。在机身100的内部设置有风扇以及集尘单元400,使过滤掉空气中的异物之后将干净的空气送出到外部。
吸入管路是利用机身100的吸力吸入空气以及异物的管路。具体说,吸入管路包括:利用强烈的空气气流吸入外部的包含异物的空气的吸嘴1;从吸嘴1延伸,根据用户的使用状态可以伸缩的延长管2;设置在延长管2的端部操作把手3;在操作把手3的前方部分设置的便于用户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4;在操作把手3的后方进一步延伸,根据用户的位置可以弯曲的波纹管5;在波纹管5的端部与真空吸尘器机身100连接的连接器6;设置在延长管2或者吸嘴1的规定位置上,在不使用真空吸尘器时,可以收起延长管2的延长管挂钩7。
连接器6同时具有将操作部4输入的用户操作信号传递给机身100的连接端子的功能和使吸入的空气流入机身100内部的功能。为此,在连接器6的端部上设置了若干个电气连接端。同时,连接器6只有在吸入管路的某个部分设置操作部4时所必须,即,操作部4在设置在真空吸尘器100的某一处时,连接器6在没有信号连接端时,只是具有空气流动通道的作用。
通过吸入管路流入真空吸尘器机身100内部的空气在真空吸尘器机身的内部过滤掉异物并变得干净之后排出到真空吸尘器100的外部。下面,对于真空吸尘器机身100的组成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真空吸尘器机身100上包括:设置在机身100底部的第1底座110;设置在第1底座的垂直上部的第2底座150;设置在机身100的后部的两侧,使机身100的移动更加灵活的轮子111;设置在真空吸尘器机身100上侧的盖200;在机身100的前方部连接盖200和底座110,150,使两者之间更加坚固的前方支撑件170。
前方支撑件170上连接了连接器6,由此吸收外部的空气。而且,前方支撑件170使真空吸尘器机身100的前方部的外观更加的坚固。
第2底座150设置在第1底座110的垂直上方,使产品的外观更加的美观,并且增加了真空吸尘器机身100的下侧部的强度。
在盖200的后方设置了配备机身排气口302的排气盖301,由此排出真空吸尘器内部的过滤后变得干净的空气。在盖200的上面形成了以规定的铰链为中心可以转动的移动把手201。移动把手201根据用户的操作移动,在需要移动真空吸尘器机身100时,变成直立的状态,而在保存真空吸尘器机身100时,变成横卧的状态,便于用户的使用。
在前方支撑件170的后方设置了集尘单元400,由此吸入外部的空气,在集尘单元400的内部设置了利用旋风流动可以清除异物的旋风产生部件。
如图3、4所示,在现有技术的真空吸尘器的顶部外壳402的下方与集尘单元400的集尘腔401之间设置有显示集尘腔401工作状态的显示器10,显示器10由壳体12、螺旋压缩弹簧13、位于壳体12一侧面的固定螺旋压缩弹簧13的凸起14和位于螺旋压缩弹簧13活动端的指示体11组成,在安装螺旋压缩弹簧13的壳体一侧面形成有第一通孔16,第一通孔16与集尘腔401相通,在与第一通孔16相对的壳体12一侧形成有第二通孔18,第二通孔18通过连通孔17与吸尘器外的大气相通,在显示器10的壳体12的顶部设置有透明的显示窗15,与显示窗15对应的顶部外壳402上设置有显示窗口9。通常指示体11带有颜色,当指示体11位于显示窗15下方时,通过显示窗口9可以看到指示体11的颜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6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虚拟SIM卡的共享方法、共享装置和共享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