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1-溴丙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3939.9 | 申请日: | 200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强;魏炳举;李萌;张金娜;焦华;田凤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9/01 | 分类号: | C07C19/01;C07C17/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志英 |
地址: | 300450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丙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1-溴丙烷的方法。
背景技术
1-溴丙烷(又称为正丙基溴,溴代正丙烷,溴正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高效低毒农药的制造。近年来,随着工业清洗剂发展速度的加快,1-溴丙烷作为ODS的替换剂,它的应用包括了大多数传统氯碳溶剂、HCFC-141b和HCFC-225以及其他一些可燃性的清洗溶剂使用的领域。
传统生产工艺有两种:在硫酸催化下,其一由正丙醇与氢溴酸反应制取,其二由正丙醇与溴化钠反应制取。这两种生产方法由于原料正丙醇不易得且价格较高,导致生产成本高。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1-溴丙烷的方法,以利于制备1-溴丙烷的原料易得,降低产品生产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1、一种制备1-溴丙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溴化氢的预处理 将含纯不小于99%的氢气与经浓硫酸脱水后的溴素合成的溴化氢气体,首先进入净化塔净化,以赤磷为净化剂;然后进入干燥塔干燥,以五氧化二磷和氯化钙为干燥剂,最后经过计量进入1-溴丙烷反应系统;②丙烯的干燥 将丙烯减压后经3A分子筛干燥;
③丙烯的活化 将步骤②所得的丙烯进入丙烯活化装置,开臭氧机,通入含臭氧量为20ppm-50ppm的空气,将少量丙烯与臭氧生成烷烃类过氧化物,完成丙烯的活化;
④1-溴丙烷的合成 在合成反应设备中加入适量含1-溴丙烷不小于质量百分比95%的产品,将步骤③所得活化后的丙烯通入反应设备,使丙烯溶在1-溴丙烷中,然后将步骤①得到的溴化氢气体通入反应设备,使丙烯和溴化氢气体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溴化氢与丙烯的摩尔比例为1.01∶1~1.05∶1,在反应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35℃~38℃,可得到含1-溴丙烷为质量百分比不小于95%的产品,未反应的气体经尾气装置吸收后,溴化氢气体被吸收,少量不凝气体在高空达标排放。
本发明的效果是该方法高纯气态溴化氢和丙烯为原料,在含20~50ppm臭氧的空气的作用下,通过自由基加成反应制得含1-溴丙烷≥95%的产品。该反应在没有水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的存在下发生反应。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工艺生产成本高,原料丙醇不易得的问题。该工艺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路线短、操作方便简单、设备腐蚀小、流程环保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制备1-溴丙烷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制备1-溴丙烷的方法,其方法步骤是这样实现的。
①溴化氢的预处理将含纯不小于99.9%氢气与经浓硫酸脱水后的溴素合成的溴化氢气体,首先进入净化塔净化,然后进入干燥塔干燥,最后经过计量进入1-溴丙烷反应系统;
②丙烯的干燥将聚合级丙烯减压后经3A分子筛干燥;
③丙烯的活化将步骤丙烯②所得的丙烯进入丙烯活化装置,与适量的臭氧生成烷烃类过氧化物,完成丙烯的活化;
④1-溴丙烷的合成在合成反应设备中加入适量含1-溴丙烷不小于质量百分比95%的产品,将步骤③所得活化后的丙烯通入反应设备,使丙烯溶在1-溴丙烷中,然后将步骤①得到的溴化氢气体通入反应设备,使丙烯和溴 化氢气体进行自由基加成反应。溴化氢与丙烯的摩尔比例为1.01∶1~1.05∶1。在反应过程中,严格控制反应温度在35℃~38℃,可得到含1-溴丙烷质量百分比95%左右的产品。未反应的气体经尾气装置吸收后,溴化氢气体被吸收,少量不凝气体在高空达标排放。
上述步骤①中以赤磷为净化剂;以五氧化二磷和氯化钙为干燥剂。
上述步骤③中所述适量的臭氧为含20~50ppm的臭氧的空气。
上述步骤③中所述适当的比例为溴化氢与丙烯的摩尔比例为1.01∶1~1.05∶1。
上述步骤④中反应设备材质为搪玻璃,反应过程中排除水和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39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