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机杂多化合物-有机聚合物杂化嵌段共聚物及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4120.4 | 申请日: | 200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3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维;韩耀坤;张子健;王永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93/00 | 分类号: | C08F293/00;C08F4/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佳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侯力 |
地址: | 30007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机 杂多 化合物 有机 聚合物 杂化嵌段 共聚物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无机、高分子化学及材料化学领域,特别是一类无机杂多化合物—有机聚合物杂化嵌段共聚物及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杂多化合物是一类多金属氧簇化合物(Polyoxometalate,简称POM),由杂多阴离子、反荷离子及结晶水和溶剂化分子组成。如果杂多化合物的反荷离子为质子,则组成杂多酸,如果反荷离子为非质子就形成杂多酸盐。杂多化合物的形成以杂多阴离子为基础,杂多阴离子的空间结构是分类的根据。杂多阴离子由中心原子(又叫杂原子)和配原子(又叫多原子)组成。配原子一般由钼(Mo)、钨(W)、钒(V)、铌(Nb)、钽(Ta)等组成。目前已发现有近70种元素的原子可作为中心原子参与杂多化合物的形成,这些元素包括第一过渡系的全部和大部分的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以及部分镧系和锕系元素,再加上B、Al、Ga、In、Tl、Si、Ge、Sn、P、As、Sb、Bi、Se、Te、I等主族元素。每种中心原子又可以以不同价态存在于杂多阴离子中,所以形成的杂多化合物种类繁多。在这众多的杂多化合物中,有两大特点可以作为分类的基础:一是中心原子与配原子的比值;二是杂多阴离子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参见“杂多化合物概论”,牛景杨、王敬平著,河南大学出版社)。
多酸化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无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杂多酸(盐)最广泛和成熟的应用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催化剂。工业上的传统强酸催化剂存在设备腐蚀严重、操作条件苛刻、副反应多、收率低、催化剂有毒且难分离、处理中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水造成环境污、反应时间长等缺点。杂多酸(盐)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绿色催化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展非常迅速。1826年J.Berzelius成功合成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杂多酸——12-钼磷酸铵(参见Berzelius J.Pogg.Ann.,1826,6:369.)。1972年日本率先以12—钨硅酸为催化剂,进行丙烯水合工业化并获成功;1982年以12-钼磷酸为催化剂,甲基丙烯醛气相氧化制甲基丙烯酸;1984年以12—鉬磷酸为催化剂,异丁烯水合制叔丁醇;1986年以12—钨磷酸为催化剂,THF制聚氧基四次甲基乙二醇等8个项目工业化成功(参见“多酸化学导论”,王恩波、胡长文、许林著,化学工业出版社)。
由于杂多酸(盐)结构的特殊性,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在药物的分离、鉴定、化学毒物的毒理学研究、法医学鉴定以及生物材料的分析中,杂多化合物广泛用作沉淀剂、氧化剂和显色剂。1979年,人们在寻找能够应用到燃料电池(比如H2—O2电池)中新的固体电解质时发现钨磷酸和钼磷酸显示出高的质子导电性(参见Nakamura O,Kodama T,Ogino I,et al.Chem Lett,1979,17:17)。此外杂多化合物还具有电色性、磁性和非线性光学等特性,使得它们可以在凝胶—溶胶无机材料添加剂(参见Judeinstein P,Schmidt H.JSol-gel Sci Technol,1994,3:189)、有机非导电性基质添加剂(Suzuki T,OzakiY,JapanesePatent JP 63104027A2,1988;Chem Abstr,1988,109:119759)、记录材料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参见Lyman C.U S Patent2895892,1959)。最重要的发现是杂多阴离子[SiW12O40]的抗病毒活性(Raynaud M,Chermann J C,Plata F,et al.C R Acad Sci Ser D,1971,272:347),[BW12O40]4-、[P2W18O62]6-、[AsW18O62]6-等杂多阴离子表现出抗病毒活性(参见Schoenfeld B,Steinheider G,Glemser O.Z.Naturforsch,1975,30b:959),一种HPA—23杂多阴离子对抑制肿瘤的研究(参见Jasmin C,Chermann J C,Herve G,et al.J.Nat.Cancer Inst.1974,53:463)和具有抑制艾滋病病毒逆转录酶的作用(参见Dormont D,Spire B,Barre-Sinousi F et al.,Ann.Inst.Pasteur/Virol,1985,136E;75)。这些进展引起各国学者高度重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开大学,未经南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1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形成消浪墙体的消浪砌块及其形成的墙体
- 下一篇:集成交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