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除湿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4364.2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660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卢大为;郭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B01D53/26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红 |
地址: | 300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除湿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除湿机,尤其是采用贯流风扇,使热交换器不受离心风扇直径影响和限制的除湿机。
背景技术
通常,除湿机是把室内潮湿空气吸入到除湿机外壳内部,通过热交换器降低湿度后,把降低湿度后的空气排向室内,降低室内湿度的一种设备。上述热交换器由内部具备冷媒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组成。
如图1所示,已有技术的除湿机包括:外壳主体2,底盘4,正面面板6,送风机8,热交换器10,压缩机(未图示),排水盘部16,接水桶20。其中,外壳主体2的正面和底面开放,在后面形成吸入口2a。底盘4结合在外壳主体2的底面。正面面板6结合在外壳主体2的正面,在顶面有排气口6a,在正面下侧是安装槽6b。送风机8由电机8a和送风扇8b组成,送风机8设置在外壳主体2排气口6a的内侧,向室内排出空气。热交换器10设在外壳吸入口2a的内侧,对流进的室内空气进行除湿。热交换器10由蒸发器12和冷凝器14组成。压缩机连接蒸发器12和冷凝器14,对冷媒进行压缩。排水盘部16设置在热交换器10的下侧。热交换器10除湿时在其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汇流到排水盘部16中。接水桶20通过安装槽6b安装在排水盘部16的内侧,储存冷凝水。
排水盘部16由排水盘16a、隔板16b、支撑板16c组成。排水盘16a设在热交换器10的下方。热交换器10表面凝结的冷凝水流到排水盘16a中。隔板16b一体形成在排水盘16a的下侧,划分接水桶20和压缩机的位置。支撑板16c围着接水桶20的两侧面,一体形成在隔板16b的前方。
但是,现有技术的除湿机,由平板结构的蒸发器2和冷凝器3构成的热交换器10位于吸入口2a侧,而由电机8a和送风扇8b组成的送风机8位于排气口侧,送风扇8b通常采用离心风扇,由于离心风扇8b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直径,所以热交换器10的长宽比基本固定,空气吸入口只能为一侧,所以存在增大热交换面积有限,风扇直径增加有限,换热器迎风面风量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贯流风扇,使热交换器不受离心风扇直径影响和限制的除湿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除湿机,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的机壳;使通过空气吸入口被吸入的空气依次进行热交换,而设置的由蒸发器和冷凝器构成的热交换器,容纳在机壳里,对产生于蒸发器的表面而下落的冷凝水进行储藏的接水桶,将室内的空气吸入到机壳的内部之后再排放到室内的送风扇和电机,对循环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冷媒进行压缩的压缩机,空气吸入口位于机壳的一个侧面上,空气排出口位于与空气吸入口相对的机壳的另一侧面,所述的送风扇和电机为位于排出口侧的轴流送风扇和轴流电机,在空气吸入口和空气排出口之间设置有引导从吸入口流入空气再从排出口排出的导向板。
所述导向板为位于轴流送风扇出风口侧的、连接在热交换器和带有空气排出口的机壳之间的第一导向板,和位于第一导向板对面、位于轴流送风扇进风口侧的、防止排出的空气回流的第二导向板。
在位于第一导向板对面的机壳上设置有第二空气吸入口,在第二空气吸入口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贯流风扇,克服了原来除湿机热交换器受离心风扇直径影响的限制,热交换器可以设计成多种形状,外观设计和内部结构设计都有了很大改革。可以增加热交换器的高度,整个热交换器面积可以增大,而且迎风面整体风量比较均匀,换热效果大大增强。另外整体不会使外形加大,内部也有很大的气体流动空间,利于气体扰动与换热。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除湿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单面进风的除湿机空气流动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双单面进风的除湿机空气流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除湿机的工作原理与现有技术是相同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所以不再叙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的不同点是送风扇结构不同,下面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3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辅助辊弯成型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感温包插片的生产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