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痔疮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4870.1 | 申请日: | 2008-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64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申晚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晚英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6 | 分类号: | A61K36/8966;A61P9/14;A61K35/56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46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痔疮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是涉及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治疗痔疮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痔疮是人体肛管部位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出血、痔脱垂、栓塞等。痔疮的发病率较高,故有“十人九痔”之说。
目前关于痔疮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1975年,Thomson提出的肛垫滑动学说使人们对于痔疮的病因、病机有了深入的认识,他提出痔疮是人人皆有的正常解剖结构,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或肛垫的病理性肥大。这一新理论受到肛肠病学专家的极大关注,也使痔疮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变革。现在,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痔疮的治疗应以非手术治疗为主,治疗的重点不是针对痔核本身,而是消除或缓解症状。我国传统医学则认为,痔疮是湿热所致,即大肠湿热应随粪便排出,如排出不畅,蓄积日久,肛门直肠受其毒害则成痔。
治疗痔疮的方法较多。西医治疗有手术疗法、胶圈套扎疗法、注射疗法及冷冻、激光、红外线凝固法等等,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各有不足之处,有的疗效差,有的痛苦大,有的削弱了肛门肌的收缩机能,有的治疗费用昂贵,有的治愈后仍会复发。特别是顽固性强的痔疮不能根治,只能做到在一段时间内不复发,一段时间后或来年痔疮死而复发,即使手术切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中医治疗大体以扎疗、枯痔、外敷、烟熏和服药等方法为常用。扎疗或枯痔易复发,外敷或烟熏治疗内痔效果欠佳,内服中药收效缓慢,疗效不够理想。
鉴于痔疮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以及巨大的痛苦,多少年来医学家们一直在探索对痔疮的有效治疗方法。到目前为止,虽然已有多种方法和手段,但治疗的结果并非令人完全满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痔疮的药物,该药物具有清热凉血,化痔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痔疮,证属湿毒下注者。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比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槐花 25~40 海蛤壳 25~40
旱莲草 10~20 生地 10~20
浙贝 10~15 黄柏 5~15
丹皮 5~15 枳壳 5~15
当归尾 4~8。
所述各组分的优选重量份数比为:
槐花 25~30 海蛤壳 25~30
旱莲草 12~18 生地 12~18
浙贝 12~15 黄柏 6~12
丹皮 6~12 枳壳 6~12
当归尾 4~6。
所述各组分的最佳重量份数比为:
槐花 30 海蛤壳 30
旱莲草 15 生地 15
浙贝 12 黄柏 10
丹皮 10 枳壳 10
当归尾 6。
上述各组份的药物可以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胶囊剂。
将上述各组份制成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
将上述各种药物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后,加水煎煮3次,每次1~1.5小时,合并3次煎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1(50℃)的稠膏,于50~60℃干燥后,粉碎成100~120目的药粉,装入胶囊中灭菌消毒制得胶囊剂产品。
本发明是基于中医学对痔疮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筛选出泻火攻积、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益气缓急的中草药,以泻火攻积、活血祛瘀、清热解毒为主,收敛镇痛、益气缓急为辅,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破瘀消肿之功,以达到彻底治愈痔疮的目的。
本发明药物清热凉血,化痔解毒,主要用于治疗痔疮,证见湿毒下注,阴伤血热妄行所引起的肠风下血或便后出血,或便前出血,或粪中夹血,血色鲜红者。
为表明本发明药物对痔疮的治疗效果,选择确诊成年痔疮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了临床实验,70例患者中,男52例,女18例,年龄25~72岁,病史3个月~35年,诊断为内痔27例,外痔22例,混合痔21例。
治疗方法:服用本发明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2粒,连服30天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复查。
治疗标准:
治愈:疼痛、出血消失,内、外痔节消失;
好转:疼痛、炎症好转,内、外痔消失不足50%;
无效:症状略有好转,内、外痔无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晚英,未经申晚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48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子绕组端部装配工艺
- 下一篇:联合信源信道有效用户安全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