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盒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5856.3 | 申请日: | 200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坡;张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电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H01M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洪;霍育栋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动力源的车用电池盒。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价格的逐年攀升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作为燃油型汽车的替代,人们研制出了天然气汽车、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和电动汽车等,而其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是电动汽车。
专利200410090796.0“一种电动公交系统”披露了一种以车载动力电池为动力源的电动汽车。该电动公交系统包括:装配有卡式电池组的电动公交车、给卡式电池组充电的充电站、卡式电池组装卸装置等;该系统通过卡式电池组供电。
然而,该卡式电池组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1、体积庞大,一辆车仅能放置一个电池;2、电池经常由于升温过高而损坏;3、通过工控机操作四个锁紧装置将卡式电池组的四个角锁住,由于结构复杂,因此容易多发故障,导致锁紧装置不能稳定、可靠地将电池组固定在车体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盒,不仅装卸更方便,而且能够防止电池由于升温过高而被烧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盒包括:箱式盒体、面板和若干个电池包,电池包设置在盒体的内部,面板设置在盒体的前端,在面板的背后安装有风扇,风扇的安装平面与面板之间具有适当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盒体上设置有自锁装置。
优选地,所述自锁装置为直角三角形的凸块。
优选地,所述盒体上设置有手动解锁装置。
优选地,所述手动解锁装置包括拉杆和解锁板,拉杆设置在所述盒体上,解锁板设置在拉杆的一端,并与所述自锁装置的位置相适配。
优选地,在所述盒体的底部还设置有导轨。
优选地,所述盒体上还设置有定位座,该定位座上开设有销孔。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箱式电池,一辆公交大巴单边可以放置5个,前面2个,后面3个,不仅使得电池体积较以往的卡式电池组更具有装卸的方便性,而且更容易做成标准电池,根据车辆的承载和体积设置数量不同的电池;
2、电池盒内安装有风扇,可以利用风的循环降低电池的工作温度,使电池能够长时间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3、电池和内设置有自锁装置,通过该自锁装置使电池能够非常容易地就位到电池定位机构中,并牢固地固定在设定的工作位置上,达到了很好的自锁的目的;
4、设置有定位销孔,通过定位销孔固定到电池定位机构内,不仅简化了结构,而且使电池盒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可靠,不会出现上下前后晃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坐落在电池箱内时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箱式盒体1、面板3和若干个电池包2,电池包2设置在盒体1的内部,面板3设置在盒体1的前端,在面板3的背后安装有风扇4,风扇4的安装平面与面板3之间具有适当的角度,以便于使电池包2和安装在盒体1内的其它部件2所产生的热量能够被风扇4排出。
由于安装了风扇4,使得电池盒内的温度能够控制在比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大大降低了由于电池包2等发热而造成意外火灾的可能。另外,通过将盒体1设计为箱式,可以在车辆单侧的前后位置分别设置2个和5个电池盒,这样不仅更容易形成标准件,而且电池盒的装卸也更加方便。
如图1、2、3、4所示,盒体1的侧面还设置有能够将本实用新型自锁在电池箱9内的自锁装置。自锁装置可以为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的凸块10,在电池箱9上设置有与凸块10相适配的电磁锁13,电磁锁13带有一可弹性伸缩的锁头14。当盒体1推入到电池箱9内时,直角三角形的凸块10的斜边挤压电磁锁13的锁头14,随着盒体1逐步深入到电池箱9内,直角三角形的凸块10的斜边的最高点经过锁头14。此时,锁头14弹性复位,从电磁锁13中伸出来,将凸块10挡住,从而将盒体1牢牢地锁紧在电池箱9内。另外,盒体1的后端设置有定位座7,电池箱9上安装有定位销12,定位座7上开设有与定位销12相配的销孔11。当盒体1就位到电池箱9内时,定位销12插入到销孔11中,同时电磁锁13将凸块10挡住,从而把盒体1很好地锁定在电池箱9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电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电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8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