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站接收机的测距码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5949.6 | 申请日: | 2008-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7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蕊;姜韬;谢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8 | 分类号: | H04Q7/38;H04B1/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宇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倪骏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接收机 测距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距码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基站接收机中的测距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WIMAX是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物理层采用OFDM/OFDMA多载波调制技术。基于802.16e的OFDMA系统通过测距来建立各个SS与BS之间的同步关系并进行周期性的维护。
依据802.16e协议,测距过程又分为4种:
1)初始测距:在SS的入网和初始化阶段进行。当SS建立并维持了下行同步,并获得了上行链路参数之后,就在分配的测距信道上,发起初始测距过程。通过该过程,SS根据BS的反馈,调整发射机的定时和功率,建立上行同步。
2)周期性测距:使SS对上行同步进行维护,即更新发射机的定时和功率。
3)切换测距:由SS在切换过程中向目标BS发起,对于目标BS而言,其作用类似于初始测距。
4)带宽申请:该过程是利用测距的机制来申请带宽。
OFDMA的物理层,通过频域CDMA码实现测距过程。CDMA码长度为144,总共256条,编号0~255。在上行信道描述消息中,连续分配一些CDMA码用于上面的4种测距过程:编号范围为S~(S+O+N+M+L)mod256,mod为取余函数,S为起始编号(0≤S≤255),最初的N条用于初始测距,接下来的M条用于周期测距,接下来的L条用于带宽申请,最后O条用于切换测距。
在上行映射消息中,会给出测距信道的配置,如图1所示,一个测距信道又被分为多个测距时隙,测距时隙的符号长度N1称为“时机大小”(opportunity size),对于每一次“测距/带宽申请分配”,N1是确定的(1,2,3或4),分别对应不同的测距方法。测距时隙的子信道数N2,对于上行PUSC区域,N2=6,OPUSC区域,N2=8.
当SS发起某种测距过程时,在相应种类的CDMA码中随机选择一条,并随机选择一个测距时隙进行发射。BS接收到的测距码有可能是多个SS用户测距码的叠加,并且由于经过多径信道以及远近效应,各个用户的测距码到达BS的时间及功率会不同,因此BS会对测距码进行检测,判断在哪个时隙上发送何种测距码,并同时检测CDMA码的定时和功率状况,将检测信息报告给MAC层,由MAC层通过测距-响应消息通知SS进行相应的参数调整。
因为CDMA测距码在时域以及频域都有很好的互相关和自相关特性,一般采用时域或频域互相关的方法进行测距码检测。
时域检测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接收到的时域信号(在一个搜索窗范围内,至少要包含一个完整的OFDMA符号)与候选测距码集合(测距码是在频域定义,需变换到时域)一一进行互相关,用公式表示为:
rm(d)表示接收到的时域信号同第m个测距码在第d个定时样点的互相关输出;
cm(n)表示第m个测距码的第n个时域样点;
s表示接收到的时域信号;
N为FFT样点的个数;
第m个测距码的定时偏移Δnm=argmaxd{|rm(d)|:d=1,...dmax}(2)
此式的意义为使rm(d)取最大值时,d的取值即为定时偏移Δnm,d取值范围是1到dma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59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座防晒卷帘及原理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养血止痢功效的中药颗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