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加热式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6245.0 | 申请日: | 200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6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韩剑锋;郭文生;杨秋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节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兰台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苏瑞 |
地址: | 100054北京市宣武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加热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电磁加热式燃烧器,涉及热力学机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燃烧煤粉的热力学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应各种煤质的热力学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磁加热式燃烧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煤炭占我国能源需求总量的75%左右,大大超出了27%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对于煤炭的充分利用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对于煤炭的消费过程来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为煤的品种不同、不同品种的煤有着不同的特性,如大同块、无烟煤、褐煤、贫煤、浓淡型煤……等各品种的贫煤、富煤、大水分煤、小水分煤、易挥发煤、不易挥发煤、大粘度煤、小粘度煤……等各种等级与状况的煤,均有着各自的固有特性,从而造成对媒粉的点火及燃烧的要求也不同,否则将使点火产生困难、并给后续的燃烧造成困难;二是燃烧不完全,正是由于点火的不利,从而造成后续燃烧不完全,由于燃烧不完全而造成对能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三是未燃尽的煤粉粒子对燃烧口以及燃烧口附近的内壁面产生贴壁结痂现象,从而导致结渣和高温腐蚀的发生,极大限度地影响了燃烧器的使用寿命;这种状况对于电站煤粉锅炉和各种煤粉锅炉来说,其状况尤为突出。
更具体到电站的煤粉锅炉来说,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观念及实际本质上的不同与区别:世界发达国家电站的煤粉锅炉是一定的,在这种固定的煤粉锅炉前提下,选择适应这种煤粉锅炉燃烧要求的煤粉,以达到优质燃烧的目的。而我国的情况就不同了,我国的煤粉锅炉虽然也是固定的,但不是根据锅炉选煤粉,而是有么样的煤粉烧什么样的煤粉;同样以达到优质燃烧为目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开拓。
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媒粉锅炉的一定性与煤炭品种的多样性是不可忽视而必须遵循的我国目前国情的现状与前提;所以,围绕着国情而需要研究与开拓的课题很多,总的来讲分为如下几大类:一是在媒粉锅炉上做文章;二是在燃烧器上做文章;三是在点火枪上做文章;四是在燃烧器的点火上做文章;四者相辅相成、各有侧重、缺一不可。在上述的四种情况中,对于燃烧器的第二种情况所作的研究工作最多、并均进行了专利申请,如:申请号为2004 2 0115 242.7、名称为“内风膜周界风式煤粉燃烧器”的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04 2 0115 868.8、名称为“点煤粉用柴油或燃气燃料陶瓷燃烧筒”,申请号为2007 2 0152 106.9、名称为“点火用低阻力水平浓淡型煤粉燃烧器”,申请号为20072 0152 107.3、名称为“点褐煤用低阻力前置配风点火燃烧器”,申请号为2007 2 0152 108.8、名称为“以大弧面摆动调温的点火燃烧器”,申请号为2007 2 0152 109.2、名称为“一种点贫煤/无烟煤用点火燃烧器”……等。但是,就上述的专利申请及已有的公知技术而言,虽然它们各有各自的技术特点,而综合起来它们所存在的共同不足、缺陷与弊端是:一种技术只能针对其相对应的某一种煤质的煤粉而使用,这对于我国多种煤质同时存在的国情来说,实施起来必然会由于因煤质的变化而更换相应技术特征的燃烧器,所以说,它们存在着技术单一的局限性、随煤质变化而更换技术的频变性、更换技术的繁琐性、不具备广泛适应的广谱性……等共同不足、缺陷与弊端。
基于申请人与设计人的专业知识底蕴与从事本行业工作多年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对事业精益求精的追求,从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以采取“电磁加热”的技术关键,研制出了“电磁加热式燃烧器”新产品,所以说,本发明就是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上述已有的公知技术和现状的基础上,为克服和解决已有公知技术及实际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而研制成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取“电磁加热”的技术关键,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式燃烧器,以均选择圆形、椭圆形、方形、矩形、多边形中的一种形状的筒状结构的输送筒与线圈筒通过条状连接件紧固,线圈筒上以缠绕而镶嵌的方式设置有线圈,所述线圈筒上设置有用于降温的水/油通道,所述线圈与电源电连接。输送筒是由不影响磁场通过的铝合金材料制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节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节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62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脱粒装置
- 下一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弱毒疫苗株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