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分布式无线接入系统中处理节点故障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56768.5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4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邓辉;李茗;魏冰;王晓云;黄晓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56;H04L29/08;H04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 杉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式 无线 接入 系统 处理 节点 故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分布式无线接入竹编中处理节点故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分布式无线接入系统中,当一个网络节点(例如,基站)发生故障时,其他网络节点使用MAC协议进行信息交互,从而完成后续的网络资源调整。
但是,采用MAC协议在各网络节点之间进行网络资源调整存在以下缺点:互通性较差。因为各网络节点并没有使用统一的MAC协议,不同厂商生产的网络节点均使用其自行配置的MAC协议;而现有的分布式无线接入系统一般均采用多厂商解决方案(即使用多个厂商生产的网络节点),那么各网络节点之间使用MAC协议进行网络资源调整便会引起频繁的协议转换,这便大大提高了系统运行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分布式无线接入系统中处理节点故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用以在分布式无线接入系统内的网络节点发生故障时,简化后续的处理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分布式无线接入系统中处理节点故障的方法,包括:
网络主节点确定自身控制范围内的第一网络子节点发生故障后,利用网络层协议封装用于提示调整网络资源的通知消息;
所述网络主节点基于MAC协议封装基于网络层协议的通知消息,并发送给与所述第一网络子节点存在安全关联的其他网络子节点;
所述其他网络子节点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后,对自身的网络资源进行相应调整,并利用网络层协议封装用于告知网络资源调整完毕的回复消息;
所述其他网络子节点基于MAC协议封装基于网络层协议的回复消息,并将该回复消息返回至所述网络主节点。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本通信装置控制范围内的第一网络子节点发生故障;
通信单元,用于向与所述第一网络子节点存在安全关联的其他网络子节点发送用于提示调整网络资源的通知消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网络层协议封装对所述通知消息进行封装,并基于MAC协议封装基于网络层协议的通知消息。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主节点发送的用于提示调整网络资源的通知消息,以及向所述网络主节点返回用于告知网络资源调整完毕的回复消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网络层协议对所述回复消息进行封装,以及基于MAC协议对基于网络层协议的回复消息进行封装;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相应的网络资源进行调整。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网络主节点、发生故障的第一网络子节点和与该第一网络子节点存在安全关联的其他网络子节点,
网络主节点,用于确定自身控制范围内的第一网络子节点发生故障后,利用网络层协议封装用于提示调整网络资源的通知消息,以及基于MAC协议封装基于网络层协议的通知消息,并将该通知消息发送给与所述第一网络子节点存在安全关联的其他网络子节点;
其他网络子节点,用于接收到所述通知消息后,对自身的网络资源进行相应调整,并利用网络层协议封装用于告知网络资源调整完毕的回复消息,以及基于MAC协议封装基于网络层协议的回复消息,并将该通知消息返回至所述网络主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布式无线接入系统中的某个网络子节点发生故障时,该网络子节点归属的网络主节点,以及与该网络子节点存在安全关联的其他网络子节点通过网络层协议对交互的消息内容进行封装,并基于MAC协议对已经网络层协议封装的消息再次进行封装,以完成网络资源的调整,这样便无需在各网络节点之间进行协议转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各网络节点之间的互通性,进而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本发明同时公开了相应的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分布式无线接入系统体系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节点功能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未发生故障的网络子节点功能结构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种主节点处理子节点故障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节点处理子节点故障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种主节点处理子节点故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676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