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信抄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6779.3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9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C17/00 | 分类号: | G08C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亦华 |
地址: | 100007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信抄表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大用户短信抄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各级电力市场,电力部门的一些用电大户偷电的情况较为普遍,给供电售电公司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这类用户一般是采用高压供电的用电大户,变压器的负载侧采用高压计量,计量点往往在室外,而且用户较为分散,非常不便于采用传统的有线方式或电力线载波的方式进行自动抄表监控。
而且目前市场上采用传统的有线方式进行抄表监控的系统,只进行抄表和监控,还需单独铺设线路,利用率较低。在有些地方的电网改造中,虽然实现了电力局到各个变电所的光缆网络,但是要把光缆铺到每个变压器则成本太高。而采用电力载波的方式进行抄表监控的系统,成本太高,每个电力载波超表监控系统成本上万。另外采用无线方式进行抄表监控的系统,可以利用无线频段进行数据传输,但建设和维护一个区域或城市的专用无线数据网络成本也非常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信抄表系统,其采用无线公网技术,利用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通过短信的方式传输数据,实现对台式变压器所供电的区域及用电大客户的电表自动抄表和监控,采集数据准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力部门的用电管理自动化水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短信抄表系统,其包含若干短信集抄器和一系统管理中心;特点是,
所述的每个短信集抄器连接若干个采集电能数据的电度表,并与系统管理中心连接;
所述的短信集抄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单片机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GSM模块。
进一步,本发明还包含若干管理员手机,其和所述采集电能数据的电度表,以及系统管理中心连接。
所述的短信集抄器通过GSM移动传输网络和系统管理中心建立通讯连接。
所述的GSM模块通过GSM移动传输网络与系统管理中心和管理员手机建立通讯连接。
所述的管理员手机通过GSM移动传输网络分别与电度表以及系统管理中心建立通讯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短信抄表系统是可取代人工抄表和其他抄表方式的完全自动的抄表系统;其利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通讯载体,只要移动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自由进行抄表和监控,可以较好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不需过多的重复敷设数据通讯线,减少布线的工作量,大大降低日后的养护工作量和费用;系统配置灵活,可适用多种表具的自动抄表和控制;采集数据准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力部门的用电管理自动化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短信抄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说明本发明的一种最佳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短信抄表系统1的示意图;其包含若干短信集抄器101和一系统管理中心102;特点是,
所述的每个短信集抄器101连接若干个采集电能数据的电度表103,并与系统管理中心连接102;
所述的短信集抄器101包括依次连接的单片机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和GSM模块。
进一步,本发明还包含若干管理员手机104,其和所述采集电能数据的电度表103,以及系统管理中心102连接。
所述的短信集抄器101通过GSM移动传输网络和系统管理中心102建立通讯连接。
所述的GSM模块通过GSM移动传输网络与系统管理中心102和管理员手机104建立通讯连接。
所述的管理员手机104通过GSM移动传输网络分别与电度表103以及系统管理中心102建立通讯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短信抄表系统是可取代人工抄表和其他抄表方式的完全自动的抄表系统;其利用现有的无线通信网络通讯载体,只要移动网络覆盖到的地方,就可以采用这一方式自由进行抄表和监控,可以较好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不需过多的重复敷设数据通讯线,从而减少布线的工作量,大大降低日后的养护工作量和费用;系统配置灵活,可适用多种表具的自动抄表和控制;采集数据准确、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电力部门的用电管理自动化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汉潮大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67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