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控加热风幕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6863.5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256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黄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恩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9/00 | 分类号: | F24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朝阳区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控 热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暖通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在进风口处设置弧形加热器的可控加热结构的风幕机。
背景技术
风幕机是一种通过离心风轮产生的强大气流形成一面无形的气流门帘的暖通设备,亦称风帘机、空幕、空气门等。
风幕机可用于安装在需要隔热的商场、剧院、宾馆、饭店、会议厅、冷藏库、手术室及家居等建筑物门口上方或左右两侧,通过产生气流门帘将室内外的空气隔开,以防止室内外冷热空气交换,因此,使用风幕机既出入方便,又具有防尘,防污染,防蚊蝇之功效,能广泛用于电子、仪表、制药、食品、精密加工、化工、制鞋及服务、商业等行业。
检验风幕机工作效率的有效指标之一就是风量,而在风幕机中,单位出风口面积的风量以及风速成正比。如何实现风幕机充分利用资源,具有最佳的工作效率,是众多风幕机制造厂家所研究的课题。
现有的风幕机较多为具有加热功能的热风风幕机,其叶轮大多采用贯流式风轮或离心式风机,加热器安装在出风口位置,经风幕机加速风道或风机加速的冷风直接吹到加热器上,通过加热器进行热交换后流出壳体,从而形成一股幕状热气流。
该结构的缺点是:
1、由于将加热器设置于出风口位置,从加速风道或风机流出的气流直接与加热器发生碰撞,加热效果与加热器散热片的排列存在极大的矛盾对立关系:若散热片排列较紧密,热交换效果较好,但出风口风速较低,起不到风幕的作用;反之,若散热片排列较疏,则风速效果理想,但热交换效果较差;
2、由于加热器设置于出风口位置,加热器对气流的阻力使流出的气流分布不均匀,大大影响加热器效率;
3、并且,由于加热器造成的气流阻力损失,需要增加风机的流量和全压,使风幕机消耗功率和噪声都相应增大,且风机的体积和重量随之增加,造成安装困难。
因此,由于受出风口面积大小的限制,单位长度的加热器功率相对较小,很难满足人们对风幕机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加热结构且可控的风幕机,将呈弧形的可控加热器设置于进风口处,以兼顾进风口大小以及加热器效率,提高风幕机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自控加热风幕机,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一侧面的进风口、设置于壳体内的叶轮以及带动叶轮转动的电机与控制装置、将叶轮从进风口带入气流进行加速的气流加速风道、以及设置于壳体另一侧面,将经过气流加速风道的气流排出壳体的出风口,该加热结构还包括:加热装置,呈弧形状沿着叶轮吸入气流的在壳体内流动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内侧的进风口处;设置于壳体下方中部的红外线探测器,以及根据红外线探测器产生的检测信号输出一个电压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的控制电路。
较优地,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器以及散热片;
所述叶轮为贯流式风轮;
所述叶轮为离心风机;
所述风幕机还包括电机及其控制装置,该电机转轴与叶轮连接;
所述叶轮包括至少两个分别并联连接于电机转轴的离心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由于将加热装置呈弧形状沿着叶轮吸入气流的在壳体内流动方向排列设置于壳体内侧的进风口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加热装置直接设置于进风口前端所导致进风范围较小、进风受阻等缺陷,本发明可将进风范围提高至90-120度,增加了进风的效率;
2、另外,由于加热装置呈弧形状设置在进风口出的壳体内,一方面,摒弃了在进风口处设置加热装置受进风口大小限制的缺陷,本发明完全可以不受进风口大小限制,设置一个或多个加热装置,提高加热效率;另一方面,加热装置呈弧形状设置,增加了加热装置中的散热片与风幕机内气流的热交换面积,有利于提高气流的加热效率;
3、再者,由于进风口不再受加热装置对气流阻力的限制,进入风幕机的气流增加,因此,排出风幕机的气幕的风速也增加,且本发明有利于降低风幕机内机器功率损耗,减少噪声,增加单位长度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使风幕机能够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4、本发明的加热装置具有可控性,只有当有人经过风幕机时,才会启动加热装置,有利于节约能源和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揭示风幕机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揭示加热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恩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恩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6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