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泵用无冲洗离心式压差密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8065.6 | 申请日: | 200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5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宋鹏云;赵骏;王静;胡明辅;别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嘉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12 | 分类号: | F04D29/12;F04D29/00;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泵用无 冲洗 离心 式压差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泵用无冲洗离心式压差密封装置,属流体机械的轴密封领域。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研究和专利中,有些采用传动楔轮和封压环配合实现停车密封;有些在动环上开凹槽,静环上设V形密封环,利用泵内输送介质压力实现停车密封;有些利用背叶轮的流体动力,使弹性膜片发生位移,开车时弹性膜片与圆环分离,停车时弹性膜片与圆环相互压紧,起到轴向停车密封作用;有些在密封壳体内孔与转轴之间安装滑阀,固定在转轴上的动密封环与滑阀外端面构成密封件。这些停车密封形式很少采用弹性元件装置,多利用介质压力、流体动力实现密封,运转稳定性不高,有些动环和静环没有分离,因此结构较复杂,接触摩擦较多,密封件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泵用无冲洗离心式压差密封装置,其结构简单,可在运转和停车时都能保证完好密封,既可解决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的接触摩擦磨损问题,又可避免螺旋密封停车时的泄漏,还可减少密封功率消耗。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静止环固定在泵盖上,旋转环与泵轴在轴向滑动连接,所配置的弹性元件作用于旋转环的压向静止环方向,泵盖外的泵轴铰接飞铁,飞铁传力端作用于旋转环的脱离静止环方向。泵运转时,在飞铁离心力和泵腔内外压力差作用下,旋转环向内移动,旋转环与静止环脱开,仅靠泵腔内副叶轮密封,弹性元件被进一步压缩,大大减少摩擦;泵停止时,飞铁离心作用消失,在弹性元件复位力和介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旋转环与静止环贴紧闭合,起到密封作用。
在本发明所述的泵用无冲洗离心式压差密封装置中弹性元件设置有两种方式,即弹性元件设置在泵盖内腔中和设置在泵盖内腔外,当弹性元件完全不宜与介质接触时设置在外,反之则设置在内。
弹性元件内置的泵用无冲洗密封装置结构为:(1)旋转环与泵轴的轴向滑动连接结构是,在泵盖外的泵轴上固定飞铁座,旋转环再与飞铁座通过滑移副连接,在旋转环的外伸端连接着带斜面的推动环,飞铁传力端触压着推动环的斜面;(2)弹性元件与旋转环的连接结构是,弹性元件一端压在压环上,另一端压在弹性元件支座上,弹性元件支座固定于泵盖内腔的泵轴上。
弹性元件外置的泵用无冲洗密封装置结构为:(1)旋转环与泵轴的轴向滑动连接结构为,在泵盖外的泵轴上固定压环,旋转环再与压环通过滑移副连接,在旋转环的外伸端连接着带斜面的推动环,飞铁传力端触压着推动环的斜面;(2)弹性元件与旋转环的连接结构为,弹性元件一端压在压环上,另一端压在轴向滑移的弹性元件支座上,弹性元件支座又通过螺栓与推动环连接。
旋转环采用自润滑性能的材料,如聚四氟乙烯制成,且与泵轴相对面设置辅助密封圈;在静止环与压盖的相对面也设置有辅助密封圈;辅助密封圈的结构采用O形、方形或V形任一种。
弹性元件采用的是弹簧或波纹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泵在运转和停车时都能实现完好密封,保证了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大大减少了泵泄漏引起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消除了设备运行的安全隐患;
第二、泵运转时旋转环和静止环分离,减低了因摩擦产生的磨损,极大延长了密封件的工作寿命,减少了设备检修和非计划停车成本;
第三、本装置不需要任何冲洗和润滑,降低了冲洗和润滑的成本;
第四、本装置结构简单,对原有泵密封腔改动不大,装配调整容易,使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弹性元件内置泵用无冲洗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弹性元件外置泵用无冲洗密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依次表示:泵盖1、弹性元件支座2、弹性元件3、旋转环4、旋转环辅助密封圈5、静止环6、静止环辅助密封圈7、飞铁座8、飞铁9、推动环10、压盖11、压环12、螺栓1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嘉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嘉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0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