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高铁含钒石煤氧压酸浸液中萃取钒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8165.9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9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邓志敢;魏昶;樊刚;李旻廷;李存兄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3/06 | 分类号: | C22B3/06;C22B34/22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09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铁含钒 石煤 氧压酸 浸液 萃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化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从高铁含钒石煤氧压酸浸液中萃取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压力场下从石煤中氧化转化浸出钒的方法是由昆明理工大学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煤湿法提钒新工艺,专利号为200610011042.0。该项发明克服了传统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技术工艺简单、金属回收率高、钒易分离、试剂消耗量小、有价金属集中、低污染的在压力场下从石煤中氧化转化浸出钒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将石煤、氧化剂和50%~98%的工业硫酸加入到加压釜中,控制转化温度100~300℃,压力1.0MPa~6.0MPa条件下,10分钟至240分钟,直接转化石煤中的钒进入溶液。在上述条件下,通过硫酸破坏云母结构,让氢离子进入云母晶格中,使离子半径发生变化,从而将钒释放出来,进入硫酸溶液中。氧压酸浸虽然对于提高钒的浸出率是有效的,但是由于酸浸过程没有选择性,且浸出体系处于高温高压氧化条件下,进一步降低了酸浸过程的选择性,除了钒化合物溶解外,许多杂质离子也溶解进入溶液。因此得到的浸出液杂质较多,尤其是其中的Fe3+、Al3+、Mg2+、Ca2+等离子含量较高,需经进一步分离纯化才能得到合格的精钒产品。
目前,国内石煤酸浸液纯化多采用重结晶法和沉淀法,这些传统方法不仅生产环节多,试剂消耗多,而且回收率低。较新的纯化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法,其中以溶剂萃取法最为常见。现行萃取法通常是以磺化煤油为溶剂,加入一定量的一种或两种萃取剂组成有机相,对钒进行萃取。钒的萃取剂,视钒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不同来选择。三脂肪胺能萃取弱酸性介质中五价钒的络合阴离子,磷类萃取剂(如P204)能萃取酸性介质中的VO2+,季胺盐能在碱性溶液中萃取五价钒,中性的VOCl2可用TOPO和TBP萃取。
石煤硫酸浸出液中的钒多以钒酰离子(VO2+)形式存在,可用酸性阳离子萃取剂P204进行萃取。但是由于P204对Fe3+的萃取能力较强,因此Fe3+就成为了钒萃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杂质元素,因此浸出液在萃取之前必须进行预处理。由于P204能萃取Fe3+而不能萃取Fe2+,所以要将浸出液中的Fe3+还原为Fe2+,使水相中的Fe基本以Fe2+形式存在,使之不被P204萃取,达到纯化目的。目前国内,石煤酸浸提钒企业均采用铁屑还原法。铁屑作为还原剂虽然廉价,但却会使原液中的铁含量增加,尤其处理高铁浸出液时,铁屑消耗量大,极大的增加了原液中的铁含量,还原后的电位不稳定,操作时劳动强度增大,并给后续工序带来不便,极大影响钒的萃取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高铁含钒石煤氧压酸浸液中萃取钒的方法,对萃取过程不产生副作用、还原过程无新的杂质引入,不产生钒损失,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还原效果好、钒萃取率高、成本低。
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根据浸出液中所含杂质铁Fe3+的含量,按反应完成所需比例加入亚硫酸钠无机盐还原剂,将浸出液中的Fe3+还原为Fe2+,然后冷却至室温,用NaOH溶液调节浸出液pH值,再以P204和TBP的混合煤油溶剂进行钒的协同萃取。
在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无机盐还原剂为化学分析级纯无水亚硫酸钠,纯度为≥97%,加入的摩尔比为Fe∶Na2SO3=1∶0.5~1.0,在50℃~60℃下,不断缓慢搅拌30分钟~90分钟;NaOH溶液浓度为重量百分比30%~50%,调节浸出液至pH=2.5~3.0,再以10%P204和5%TBP的混合煤油溶剂进行钒的协同萃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的压力支持系统
- 下一篇:口腔护理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