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浆流量在线检测装置及多参数在线检测一体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8241.6 | 申请日: | 2008-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139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罗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放明 |
主分类号: | G01F1/00 | 分类号: | G01F1/00;G01N15/06;G01N15/02;G01N5/00;G01N2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徐玲菊 |
地址: | 650032云南省昆明市五***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浆 流量 在线 检测 装置 参数 一体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尤其是一种通过称重方式测量矿浆流量、浓度、粒度及矿物品位的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矿浆流量是选矿工艺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测量精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选矿工艺的自动化控制。就目前的矿浆流量检测装置而言,有接触式的电磁流量计、旋涡流量计、涡轮流量计及靶式流量计等。接触式流量计的探头均直接与矿浆接触,故常因被磨损、受污染、被堵塞而影响测量精度及使用寿命,甚至无法进行测量。另外还有非接触式的超声波流量计、激光流量计等,这些流量计易受矿浆流动时所产生的气泡、杂音、矿浆粒度
等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其测量精度,同时还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难于满足自动化控制的要求。
就目前使用的液体密度测量仪而言,大多只能测量静止状态下的液体密度,对流动的液体的密度则难于进行准确测量,这对于以液体密度为重要控制参数的浆料,如矿浆、煤浆等产品来说,如果密度测量不准确,不仅会降低产品质量,还会影响后序工艺的顺利进行,甚至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就目前矿浆颗粒物大小的测量,即矿浆粒度测量仪来说,主要通过取样、筛选、测量等繁杂的手工操作来完成,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测量精度低,而且不能在线进行,难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在矿浆流动过程中,精确测量矿浆流量的矿浆流量在线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矿浆流量在线检测装置组成的矿浆多参数在线检测一体化系统,它集矿浆流量、浓度、粒度及矿浆品位中的一个或多个或全部参数的测量于一体,即可测量单个参数,又可同时测量多个参数,而且整个测量均是在矿浆在线流动过程中完成。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矿浆流量在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带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矿浆容器通过称重传感器置于支座上,且在出料口设有软连接件,以便将矿浆容器悬浮于支座上,当矿浆流入容器时,通过传感器测得容器内的矿浆重量,再根据矿浆流速即可得出矿浆流量。
所述矿浆容器进料口设有布料器,该布料器为一锥顶向上的锥体,该锥体通过支撑架固定在矿浆容器内,并在锥底与矿浆容器内壁之间形成矿浆流动间隙,以便来自锥顶上方的矿浆沿锥面及该间隙流入矿浆容器内,其中所述锥体设为圆锥体,或者三棱锥体,或者多棱锥体,其锥面设为直面或弧面。
所述布料器为一顶向上的人字板,或者为一斜板,且板面为直板或弧板,板的下端与矿浆容器内壁间形成矿浆流动间隙,以便来自板顶上方的矿浆沿板面及间隙流入矿浆容器内。
所述布料器上方设有遮挡罩,该遮挡罩的形状设为与布料器形状相适应的圆锥体,或者多棱锥,或者人字形,或者斜板,用于防止矿浆外溅。
所述布料器为一环形管或者环形槽,其上设有矿浆入口,其底部沿圆周间隔设有矿浆出口,以便矿浆进入环形管或环形槽后,经矿浆出口进入矿浆容器内。
所述布料器为一直管或斜管,其一端为进料口,另一端为出料口,且出料口位于矿浆容器内,并在出料口与矿浆容器内壁间形成矿浆流动间隙,以便矿浆经直管或斜管及间隙流入矿浆容器中。
所述矿浆容器的上部设为圆柱体,或者多棱柱体,或者方柱体,其进料口设置在上部一侧,或者直接设为敝口式进料口,而下部设为锥底或斜底,其出料口设置在锥底或斜面底的端部,以保持矿浆流动的顺畅。
所述矿浆容器出料口处的软连接件为现有技术中的橡胶软管,或者伸缩节,或者波纹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由矿浆流量在线检测装置组成的矿浆浓度二参数在线检测一体化系统,包括:带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矿浆容器通过称重传感器置于支座上,且在出料口设有软连接件的矿浆流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矿浆容器上的称重传感器,连接传感器及矿浆中的重力浮子的吊绳或者吊绳及连接件的矿浆浓度测量装置,以将重力浮子在液体中的浮力变化,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量变化信号输出,从而检测出液体浓度。
所述称重传感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天平式称重传感器,或者拉力式称重传感器,或者单一的称重传感器,或者由多个称重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组,以便将重力变化量转换成电信号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放明,未经罗放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2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