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卤代吖啶酮类化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8631.3 | 申请日: | 2008-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2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严胜骄;黄超;林军;李艳梅;颜妤芸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9/06 | 分类号: | C07D21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卤代吖啶 酮类 化合物 荧光 探针 及其 应用 | ||
1、一系列多卤代吖啶酮类化合物,结构如式(I)应用于pH荧光探针。
式(I)中,X1,X2,Y=氟、氯;R=烷基、芳基;R’=烷基、芳基。
2、应用于pH荧光探针的多卤代吖啶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结构通式为:
其代表化合物如下:
(I-A)当X1为Cl,X2为Cl时,Y为Cl,R为H,R’为H;
(I-B)当X1为Cl,X2为Cl时,Y为Cl,R为H,R’为Cl;
(I-C)当X1为Cl,X2为Cl时,Y为Cl,R为H,R’为CH3;
(I-D)当X1为F,X2为F时,Y为Cl,R为H,R’为H;
(I-E)当X1为F,X2为F时,Y为Cl,R为H,R’为Cl;
(I-F)当X1为F,X2为F时,Y为Cl,R为H,R’为CH3;
(I-G)当X1为F,X2为F时,Y为F,R为H,R’为H;
(I-H)当X1为F,X2为F时,Y为F,R为H,R’为Cl;
(I-I)当X1为F,X2为F时,Y为F,R为H,R’为CH3;
(I-J)当X1为Cl,X2为Cl时,Y为Cl,R为Me,R’为H;
(I-K)当X1为Cl,X2为Cl时,Y为Cl,R为Et,R’为H;
(I-L)当X1为Cl,X2为Cl时,Y为Cl,R为Me,R’为Cl;
(I-M)当X1为Cl,X2为Cl时,Y为Cl,R为Et,R’为Cl;
(I-N)当X1为F,X2为F时,Y为Cl,R为Me,R’为H;
(I-O)当X1为F,X2为F时,Y为Cl,R为Et,R’为H;
(I-P)当X1为F,X2为F时,Y为Cl,R为Me,R’为Cl;
(I-Q)当X1为F,X2为F时,Y为Cl,R为Et,R’为Cl;
(I-R)当X1为F,X2为F时,Y为F,R为Me,R’为H;
(I-S)当X1为F,X2为F时,Y为F,R为n-Bu,R’为Cl。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应用于pH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用式 (I)结构的多卤代吖啶酮类化合物在不同缓冲溶液中进行氢离子选择性识别 即进行氢离子浓度探测。
4、根椐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对(I)式化合物在 0.1<pH<15之间进行荧光检测,并根据荧光强度的改变与氢离子浓度的关系进行 相关得到pH-荧光强度图。
5、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化合物进行量子产率的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学,未经云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86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