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浓缩海水制盐提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59195.1 | 申请日: | 200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4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钱峰;刘寅;李小生;金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钱峰;刘寅;李小生 |
主分类号: | C01D3/06 | 分类号: | C01D3/06;C02F9/06;C02F1/44;C02F1/469;C02F1/42;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竺诗忍 |
地址: | 313000浙江省湖州市青***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缩 海水 制盐 提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处理技术,尤其涉及浓缩海水制盐提取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的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属于贫水国家;沿海城市和岛屿地区缺水更为突出。解决缺水的方法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调水和蓄水工程、节水以及污水回用之外,海水淡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由此产生的大量废浓缩海水的处理成了目前一个比较严峻的共性问题。由于海水淡化的产物废浓缩海水含盐量较高(相当于海水的两倍)、温度较高(通过反渗透处理后的海水温度为35℃左右),若直接排放大海会引起海水温度的提高、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也不利于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故如何解决海水淡化副产浓缩水排放和利用,是关系到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海水淡化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废浓缩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盐资源,因而从中提取海盐是其最佳的解决途径。现有技术中大部分还是沿用最基础的电渗析法制盐工艺流程,即:海水→过滤→电渗析制浓缩咸水→咸水蒸发结晶→干燥→包装成品。且这个技术主要在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中使用,在我国尚未普及。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只能预设工艺流程,对于流程中的状况无法跟踪检测,遇见一些突发事件无法应变,也无法调整整个流程的工艺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一种浓缩海水制盐提取系统,对于现有的海水处理进行了改良,使其中的电渗析效率更高,封闭性能好,在大电流下工作更稳定。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对流程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解决。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浓缩海水制盐提取系统,包括和海水相通的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该系统能初步渗析部分淡水。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连接在电渗析器上,电渗析器的产物经处理后制盐,所述电渗析器上设有隔板、离子交换膜,所述电渗析器上还设有电导率检测装置以及改进型电极。
优选的,所述电渗析器中电导率检测装置设置在系统进水管和出水管处。这样的位置能最准确地根据电导率检测到实时液体浓度。
优选的,离子交换膜面涂有离子选择透过性涂层,有利于膜面的离子迁移。
优选的,隔板与膜之间涂有胶体密封层。这样的结构降低了浓、淡水室的内外串漏。
优选的,所述改进型电极使用钛板并与涂钌钛丝经氩焊而成。。这样的工艺能保证电极在高浓度的液体内长时间工作,不易被腐蚀。
优选的,所述钛丝直径为3mm,钛丝为3排。这样的结构能降低接线钛丝的工作电流密度。
优选的,所述接线桩为9根。这样的结构能降低接线桩处的电流。
优选的,所述改进型电气系统上设有过载保护电路。当其中电流异常时能及时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装置电极框极水进出口以铣圆管作电极液及气体导出管,这样的结构替代原电极板上的方铣槽通道。由于连接管通孔的横截面呈圆形,其过渡转角呈圆角。由于其圆形通道的界面,降低通道内的流体阻力,均匀布水,使电极液及反应产物的排出更通畅,无死角,保证生产安全。
由于采用了所述结构,电渗析器上设有电导率检测装置可以及时对系统内部的溶液密度进行监控,能及时发现漏液等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同时改进型电极也能进一步提高整个系统中的制盐、淡化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浓缩海水制盐提取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从海中汲出海水,通过精密的工序将其过滤后,进入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此时,过滤后的海水比起原先海水的清洁程度大大提高。之后,用离子交换膜浓缩法浓缩海水,这种专用的薄膜不仅带有一定的电荷,其上面还涂有专门的选择透过性涂层,对海水中的阳、阴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通过浓缩制盐电渗析器后淡化室的海水含盐量不超过3%,浓缩室含盐量能够达到18%以上。
由于传统隔板布水口与离子交换膜间存在渗漏现象。而本发明中使用的电渗析器将传统的电渗析器隔板的方形或长方形导液孔改为圆柱孔结构,并适当减少导液孔数量,这样隔板加工不易变形并提高了板面平整度,增加了隔板与离子交换膜的配合密封面,因而改善了密封性降低了串漏率;将等宽型布水流道改为渐宽型布水流道,既降低布水阻力又提高通水量,同时适当扩大各布水流道之间间距,进一步增加隔板密封平面以提高隔板与离子交换膜的密封性能。进一步地,在隔板与膜密封之间还涂有胶体密封层,避免从侧壁渗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钱峰;刘寅;李小生,未经钱峰;刘寅;李小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591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能供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现浇砼空心板用空腔模壳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