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甾醇精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0122.4 | 申请日: | 2008-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45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冯震;董斌钢;包方杰;盛一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J75/00 | 分类号: | C07J75/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203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甾醇精制方法领域,具体指一种将粗品甾醇精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植物甾醇是一种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活性物质,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一种具有生理价值的物质,在医药、化妆品、动物生长剂及其纸张加工、印刷、纺织、食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提取植物甾醇的方法各异,但其原理均是利用原料组成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生化反应方面的差异。第一类方法,采用皂化、萃取方式获取不皂化物得到甾醇,此工艺操作简单,但所用溶剂量大,回收压力较大,甾醇得率不高;第二类方法,利用甾醇的络合性质,直接从反应体系中将甾醇络合出来,这一方法的核心在于络合反应条件的优化,包括络合剂的选择及用量、反应的溶剂与料液比、反应时间、温度等,此法可以克服甾醇得率低的缺陷,但是络合剂价格相对昂贵;第三类则是以真空蒸馏和冷析综合应用的工艺,是目前主要的工业生产方法,其首先将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酯化,然后进行洗涤,减压脱除碳醇,通过蒸馏回收脂肪酸酯,再经过分子蒸馏回收维生素E,残渣进行皂化反应,丙酮提取得到粗品甾醇,最后经过脱色、重结晶得到精制甾醇,该工艺主要缺点是流程长,操作步骤多,产品的纯度和收率比较低。
申请号为20031012295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甾醇的精制方法,其是对含量在50~55%的粗品甾醇,以丙酮为溶剂,丙酮和酒精的混合物为冷析溶剂,经多次洗涤、过滤、分离得到高含量甾醇产品。该方法得到的产品精度高,甾醇含量可达97.5%,但是操作过程过长,产率低,而且处理的原料粗品甾醇的范围窄,只能处理甾醇含量在50~55%的粗品甾醇;所使用的丙酮溶剂,为国家监控药品,需要相关单位出具易制毒品购买证才可以购买使用,重要的是,采用丙酮为溶剂,粗品甾醇的处理范围窄,只能处理50~55%的粗品甾醇,如果甾醇的含量不在此范围内,需要先将甾醇含量处理到该范围内,才可以进行甾醇的精制。同时,由于丙酮的易挥发性和易燃性,整个甾醇的精制过程中,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的污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处理粗品甾醇中甾醇含量范围宽、且工艺简单、甾醇收率和纯度高的甾醇精制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精制过程中不会污染环境的甾醇精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甾醇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步骤:a)选用质量含量(下同)为35~80%的粗品甾醇,加入到溶剂中,充分搅拌后进行板框过滤,得到固相I和液相物;所述的溶剂选自石油醚、乙酸乙酯、乙醇或甲醇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混合物,其可以以任意比例互溶,所述的粗品甾醇与溶剂的质量比例为1∶1~10;b)取步骤a)中的固相I,加入上述溶剂中的一种或任意两种混合物,进行二次洗涤,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液相和固相II;较好的,可以选用固相I与溶剂的质量比例为1∶1~8;c)取步骤b)中的固相II,加入乙醇,加热到60~80℃,充分搅拌,加入活性炭,活性炭的加入量为固相II的0.4~0.6%(质量比),保温0.5~2小时;较好的,乙醇的含量为85~100%(质量比),其加入量为固相II质量的1~10倍;d)将步骤c)中的溶液在60~80℃时密封式不锈钢布袋过滤器热过滤,搅拌滤液,使之降温冷析,慢速结晶;较好的,搅拌速率为20~40转/分钟,降温速率为在70~40℃时每小时降温2~4℃,优选3℃,40~10℃时每小时降温4~6℃,优选5℃;在9~11℃时保温1.5~2.5小时,优选10℃;e)冷析结束后,将溶液进行恒温过滤,取滤出物进行恒温鼓风干燥,得到精制甾醇。较好的,恒温鼓风干燥温度为60~70℃时,干燥时间为5~7小时,或者恒温鼓风干燥温度为70~80℃时,干燥时间为3~5小时。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过滤优选采用板框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01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