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射方向和照明样式可控的LED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0275.9 | 申请日: | 200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561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黄健;郑晓东;董温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10/00 | 分类号: | F21S10/00;F21V14/02;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射 方向 照明 样式 可控 led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特别是一种照射方向和照明样式可控的LED灯具,主要适用 于建筑物外观、舞台和室内的灯光照明与装饰。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和大功率LED的研制成功,LED作为半导体光源在信 号显示、背光照明、景观照明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大功率LED光效的不断提高, LED光源开始逐步进入通用照明领域。半导体照明以其节能、环保、寿命长等特点,被公认 为是继白炽灯、荧光灯等之后的第三代光源。
现今的LED灯具一般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一种是光源由多颗LED组成,以LED阵列来替代传统光源,采用传统灯具的设计思想 和设计形式,只对驱动控制电路和散热器件加以调整,然后套上普通灯罩,并没有对LED的 安装角度和发散角大小加以调整或设计。用这种方法可以替换现有的传统光源,而灯具外型 不发生改变,但LED空间光分布特性与传统光源差别较大,用传统光源的配光方法反而会降 低光的利用效率,而且LED芯片的散热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另一种是多颗LED以阵列形式组成光源,但将LED设置在弧形曲面上,以此来调整LED 的角度,如中国专利CN101059228A公开的LED路灯,将LED在矩形区域内多列多行纵横 排列,每一列或行的LED与基座的底平面之间都有一定夹角;中国专利CN2743676Y公开的 LED投光器,将安装LED座设计为曲面形;中国专利CN2874223公开了用于车灯的非平面 LED灯,采用锥形、球形、半球形及抛物面的非平面印刷电路,在其上密布LED芯片,抛物 面背面设置有散热片。
还有一种采用反光罩的形式对光强的空间分布进行调整,如中国专利CN101101096A的 高效槽形反光罩,槽底排列LED阵列,利用槽形反光板来调整光强空间分布。
再有一种是多颗LED以阵列形式分布,并在每颗LED上加装透镜或反光碗改变LED的 发散角,如中国专利CN1821651A的大功率LED路灯,LED水平分布,且每颗LED都有相 应的透镜与之对应;或者同时控制LED的安装角度和光发散角,如中国专利CN1936417A的 LED路灯光源,其每一列LED所在的平面都与底面成一定的角度,且每颗LED都有相应的 透镜与之配套。
上面几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了LED的光利用率,但也存在以下缺点:
由于LED的分布有一定的角度,因此其所附的线路板或散热器都须与底座成一定的角度, 需要制作专门的模具与之相配套,但模具制作成本高,加工难度大,由于成型之后角度不可 调,一套模具一般只对应于一种发光形式或应用场合,即LED灯具出厂后光强角度分布不可 更改,降低了灯具的适应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照射方向和照明样式可控的LED灯具, 具有机械结构简单,光能利用率高,LED的角度、发散角、光照颜色及亮度可实时控调,能 产生多种光照图案,应用领域广等优点。
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控制器通过控制电路控制每个光源模组上LED的发光强度,实现 灯光的光强、颜色调节。同时,通过控制水平和竖直旋转驱动单元的方向调节部件,实现光 照方向的自由调节。在LED芯片上加装透镜,控制LED的光发散角,提高光能利用率。利 用可插拔的光源模组增加灯具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照射方向和照明样式可控的LED灯具,整套灯具呈轴对称结构,其整体由灯具座和 可更换的光源模组组成:灯具座上表面有灯具保护罩以及固定和安装光源模组的安装孔,安 装孔内壁刻有内螺纹,安装孔内有信号接口,灯具座内含有控制器;光源模组自上而下地设 有聚光透镜、LED阵列、透镜固定支架、印刷电路板、散热片、竖直旋转驱动单元、连接支 撑构件、水平旋转驱动单元、控制器电路板以及用以与灯具座连接的底座;
以上所述的竖直旋转驱动单元,内含与连接支撑构件相连的驱动电机;竖直旋转驱动单 元固定于支架内部,支架上面安装有聚光透镜、LED阵列、印刷电路板、散热片等部件;竖 直旋转驱动单元能够实现光源模组在竖直方向上90度范围内的旋转;
以上所述的连接支撑构件,顶部含有定位齿轮,通过它与竖直旋转驱动单元连接;连接 支撑构件底部固定于水平旋转驱动单元内的轴承上,并通过齿轮与驱动电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0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