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螺甲螨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0325.3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50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浩;余海明;程敬丽;周勇;朱国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94 | 分类号: | C07D307/94;A01N43/12;A01P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27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甲螨酯 衍生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涉及了系列螺甲螨酯衍生物的合成及该系列衍生物的活性成分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效果的测定。
背景技术
螺甲螨酯(式III化合物)是由拜耳开发的螺环季酮酸类杀虫、杀螨剂,主要用于棉花、蔬菜和观赏植物的防治粉虱和叶螨。螺甲螨酯的作用机理是影响粉虱和螨虫的发育,干扰其脂质体的生物合成,尤其对幼虫有较好的活性,同时还可以产生卵巢管闭合作用,以降低螨虫和粉虱成虫的繁殖能力,从而大大减少产卵数量。螺甲螨酯能有效的防治对吡丙醚产生抗性的粉虱,与灭虫威复配合使用能有效的防治具有抗性的粉虱。螺甲螨酯与任何常用的杀虫剂、杀螨剂无交互抗性。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证明螺甲螨酯对有益生物是安全的,并且适合害虫综合防治,残效优异,植物相容性好,对环境安全,适合于无公害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杀虫、杀螨效果的螺甲螨酯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螺甲螨酯衍生物,其结构通式为:
其中R为: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螺甲螨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在缚酸剂和非质子性溶剂中,在0~30℃下使结构式为的化合物与结构式为R-Cl的菊酰氯反应,反应时间为0.4~1h,其中R为:将反应所得产物进行分离即得;化合物、菊酰氯和缚酸剂的摩尔比为1∶1~2∶2~6。
作为本发明的螺甲螨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改进: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为烷烃类、醚类、芳香烃类、取代烷烃类或取代芳香烃类;缚酸剂为三级胺类化合物。醚类可选用乙醚,烷烃类可选用正己烷、环己烷等等,芳香烃类可选用苯、甲苯等等,取代烷烃类可选用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等;三级胺类化合物可选用三乙胺、吡啶等等。
作为本发明的螺甲螨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菊酰氯以滴加的方式加入,滴加的温度为0~5℃。
作为本发明的螺甲螨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分离的方法为:将反应液进行重结晶。重结晶中所用溶剂为C1-C4中的任意一级醇。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螺螨酯衍生物的用途:用于杀虫与杀螨。
本发明的目的是从3-(2,4,6-三甲基苯基)-2-氧代-1-氧杂螺[4,4]-壬-3-烯4-醇出发与不同的菊酰基反应,制备系列螺甲螨酯的衍生物;以期望从中获得能较好防治有害生物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螺甲螨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可用以下方程式加以说明:
在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中,式II所示的化合物已经在US6436988中有相应的报道,菊酰氯的R可选用以下的任意一种:
R:
将采用本发明方法合成得到的系列新化合物分别用二龄初期的粘虫和蚕豆蚜进行室内生物测定,在600ppm下,所有化合物均显示良好的生物活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合成了系列未见报道的不同于式III的新化合物,且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具体对粘虫的活性在相同剂量下,某些新化合物比螺甲螨酯的活性要高一些。
本发明的螺甲螨酯衍生物,在田间的实际用法和用量如下:
将结构式为3a的化合物24g和农乳500#4g、农乳602#5克、土温20#2克、二甲苯65g混合后配成24%(w/w)的乳油制剂。
一、当用于杀螨时:
施用方法:均匀喷雾,药剂兑水喷雾时,要尽可能喷雾均匀,确保药液喷施到叶片正反两面及果实表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效。
施用时间:建议在害螨为害前期施用。
施用方案:当害螨的危害达到防治指标(每叶虫卵数达到10粒或每叶若虫3-4头)时,使用3a乳油制剂4000-5000倍稀释后(每瓶100毫升兑水800-1000市斤)均匀喷雾,每亩用量为25~50mL乳油制剂。
二、当用于杀虫时:
施用方法:均匀喷雾,药剂兑水喷雾时,要尽可能喷雾均匀,确保药液喷施到叶片正反两面及果实表面,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药效。
施用时间:建议在害虫为害前期施用。
施用方案:当用于防治蔬菜上的蚜虫时,将上述乳油制剂与水按照1∶4000-5000的比例稀释后,在无翅蚜虫盛发期喷雾处理,每亩用量为25-50mL乳油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螺甲螨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反应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0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借助硬件认证身份的SD存储卡
- 下一篇:一种干法氟化铝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