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磷酸根柱撑水滑石无机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1665.8 | 申请日: | 2008-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84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叶瑛;夏枚生;李秀悌;姚志通;邬黛黛;陈雪刚;韩沉花;胡秀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21/04 | 分类号: | C09K2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1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磷酸 根柱撑水 滑石 无机 阻燃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磷酸根柱撑水滑石无机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合成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建筑材料、电子电器、日用家具、室内装修、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在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然而,近年来所发生的火灾,相当大一部分是由高分子材料引燃所致。随着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阻燃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此外,煤田、油田、森林灭火等领域也促进了我国阻燃、灭火剂的快速发展,阻燃剂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增塑剂的第二大高分子材料改性添加剂。
我国阻燃剂的消费品种还是以卤系有机阻燃剂为主,但卤系阻燃剂会降低基材的抗紫外线稳定性,燃烧时生成有毒腐蚀性气体,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不亚于火灾的危害性。随着人们环保、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阻燃剂开发转向了无卤阻燃剂,如聚磷酸铵(APP)、磷酸二氢铵、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水滑石等,其中聚磷酸铵和水滑石为该系列阻燃剂的代表产品。
聚磷酸铵(APP)具有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形成有毒和腐蚀性气体等优点,近年来广泛用于塑料、橡胶、纤维阻燃剂,还可用于配制膨胀性防火涂料,用于船舶、火车、电缆及高层建筑的防火处理,也用于生产干粉灭火剂,用于煤田、油井、森林大面积灭火;与含卤阻燃剂不同,它不需与氧化锑并用。根据聚合度的大小,APP可分为短链APP(聚合度<20),又称为水溶性APP;长链APP(聚合度>20),又称为水不溶性APP。一般来说聚合度较低的APP产品是水溶性的,熔点和烧结点较低,可用作织物处理或者作为肥料和食品添加剂使用;聚合度高的长链APP熔点也较高,可用于塑料、橡胶的阻燃剂。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生产,目前仍处于产品质量不一,聚合度低的状况,与基材的相容性差,不能完全达到力学和电性能要求,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处理。
水滑石又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具有层状结构,其基本结构层是由M2+-OH、M3+-OH八面体组成,形成带正电荷的层板,在结构层之间充填了阴离子层和水分子,因此又被称为阴离子粘土,其层片状结晶结构对塑胶材料有良好的填充增强作用。最常见的水滑石为镁铝复合氢氧化物,其代表性化学结构式为:[Mg3Al(OH)8]2CO3×nH2O。水滑石加热到190~250℃时,发生第一次热分解,结晶水以水蒸气形式释放并带走大量热量,该反应的峰值温度一般在210℃左右,失重率在12~15%,吸热值最高可达410J/g以上;加热到380~450℃时,发生第二次热分解,氢氧根和碳酸根以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形式释放,失重率在29~30%,吸热值在550J/g以上。水滑石在受热分解时释放出的大量CO2和水蒸气具有良好的发泡阻燃作用。分解后的水滑石称为双金属氧化物(LDO),它保留了水滑石的层状结构,在燃烧时具有消烟作用。虽然水滑石有阻燃、消烟、填充增强功能,但会使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恶化,带来材料加工上的诸多困难。
如上所述,背景技术中的无卤阻燃剂尚有一些不足之处,本发明的聚磷酸根柱撑水滑石无机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是以醋酸根柱撑水滑石为前驱体,经二次插层制得的聚磷酸根柱撑水滑石,它保留了水滑石的层状主体结构,兼有水滑石和聚磷酸盐的双重阻燃效果,同时改善了聚磷酸铵和水滑石单独使用时的阻燃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聚磷酸根柱撑水滑石无机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聚磷酸根柱撑水滑石无机阻燃剂的化学结构式为[Mg1-xAlx(OH)2]x+[(PO3)n-x/n·yH2O],X=0.5~0.17;n=4~20。
聚磷酸根柱撑水滑石无机阻燃剂的制备方法是以水滑石为原料,煅烧得到双金属氧化物,在醋酸盐溶液中水化后得到醋酸根插层水滑石柱撑前体,将柱撑前体烘干后与低聚磷酸盐一起研磨,经二次插层制得聚磷酸根柱撑水滑石,具体步骤如下:
1)将水滑石在450℃~750℃条件下煅烧1~5个小时,所得产物为双金属氧化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16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子装置外壳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地锦草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