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黄质的合成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810062571.2 申请日: 2008-06-17
公开(公告)号: CN101293863A 公开(公告)日: 2008-10-29
发明(设计)人: 黄国东;李浩然;陈志荣;胡鑫鹦;王正江;周贵阳;盛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C403/24 分类号: C07C403/24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张法高
地址: 310027***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玉米 合成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玉米黄质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类胡萝卜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人体中发现的类胡萝卜素主要包括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玉米黄质、隐黄质和番茄红素。其中β-胡萝卜素等是VA的前体,由于它们在人体内可转化成VA,所以早就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类胡萝卜素研究的深入,不能转化为VA但对人体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叶黄素、玉米黄质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知。

在慢性疾病防治方面,玉米黄质具有区别于其它类胡萝卜素的特殊作用,在保护视力、预防心血管疾病 和癌症以及增强免疫力方面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人眼视网膜黄斑色素是由饮食中存在的两种叶黄素(xanthophylls)即叶黄素(lutein)和玉米黄质(zeaxanthin)组成。两种色素具有吸收对视网膜损伤最大的蓝色光波的功能。人体内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简称ROS)是损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能阻止自由基对生物膜的侵害,淬灭单线态氧和捕获活性氧自由基,具有特定的抗氧化作用。

1.Isler等提出了一步还原法[Helv.Chim.Acta 39(1956)2041;Justus Liebigs Ann.Chem.603(1957)129]合成玉米黄质,该路线由去氢玉米黄质通过还原反应得到玉米黄质。反应式如下:

另外,Helv.Chim.Acta 65(7)1982,2198-2211也有报道由环氧化合物制备玉米黄质的方法,反应式如下:

虽然这两种方法反应步骤短,操作容易;但缺点是由于原料难以得到。

2.Widmer等提出的C15+C10+C15路线[Helv.Chim.Acta 73(4)1990,861-867.],该路线由两分子C15膦盐和一分子C10经Wittig反应得到玉米黄质,反应式如下:

Ellis等提出的C25+C15路线[Helv.Chim.Acta 64(4)1981,1092-1097.],该路线由一分子C15膦盐和一分子C25醛经Wittig反应得到玉米黄质,反应式如下:

上述两条路线所用C15膦盐中间体反应步骤多、操作复杂,收率低。

3.Karrer等提出的以斑蝥黄为原料的合成的路线[Helv.Chim.Acta 18(1935),477-479.],斑蝥黄以苯为溶剂,在铝盐存在的情况下,还原得到玉米黄质,反应式如下:

该路线中所用原料斑蝥黄的制备反应步骤多,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玉米黄质的合成方法。

玉米黄质的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0.11mol Mg、0.02~0.03mol溴乙烷、0.001~0.002mol碘、四氢呋喃加入反应器中,加热至30~35℃,滴加0.11mol溴乙烷,滴毕,保温反应直至Mg完全消失,分批加入0.05mol C22的共轭二炔多烯化合物,保温反应,直至形成均匀的粘性溶液,升温至50~60℃,滴加0.1~0.5moL C9酮,滴毕,保温反应6~10小时,降温至10~20℃以下,滴加10~20%稀硫酸100~300ml,用CH2Cl2萃取2~3次,水洗2~3次,减压除去CH2Cl2,得异黄素;

2)将0.04~0.05mol异黄素、有机溶剂加入反应器中,加入反应器中,搅拌溶解,冷却至10~20℃,搅拌下加入0.15~0.45mol锌粉,滴加1~5mol冰醋酸,滴加时间1~3小时,滴毕保温1~2小时,过滤,滤液加10~20%Na2CO3中和,分出有机层,水洗2~3次,无水MgSO4干燥,减压浓缩,加无水乙醚,冷却至10~20℃,过滤,干燥,得玉米黄质。

所述的有机溶剂为CH2Cl2或CHCl3。有机溶剂优选为CH2Cl2

本发明的优点是:1)采用C22烯炔双格氏试剂为起始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玉米黄质,总收率高。2)在玉米黄质的合成中,反应选择性好,副产物少。3)该方法工艺较简单,操作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上虞新和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5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