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上套作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2733.2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8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向律成;郝虎林;杨肖娥;高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韩介梅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上 套作 栽培植物 治理 富营养化 水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尤其是水上套作栽培高竿、匍匐茎类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据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ILEC)调查,世界大部分湖泊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水体富营养化,亚太地区54%,欧洲53%,北美28%,南美41%的湖泊发生富营养化。在我国131个主要湖泊中,已达富营养程度的湖泊有67个,占51.2%;在39个代表性水库中,达富营养程度的有12座,占30%。在五大淡水湖中,太湖、洪泽湖、巢湖已达富营养程度,鄱阳湖、洞庭湖目前虽然维持中营养水平,但磷、氮含量偏高,正处于向富营养过渡的阶段。因此,湖泊、水库等地表水系富营养化业已成为我国的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
目前,国内外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措施是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同时,辅以物理(底泥疏浚、引水冲刷、换水、充氧、机械捞藻等)、化学(化学杀藻等)、生物(微生物、植物等)等方法治理水体污染(特别氮、磷等污染)。一些物理、化学,微生物等方法不仅效果是短期的,而且耗资较大,还可能给水体造成二次污染。水生植物由于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并当其从水生生态系统移出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之被带走,从而使水体中的氮磷含量降低,减轻了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因此,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生态治理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在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治理工程中,多数治理用的载体只适用于夏秋季,全年治理的载体系统还少见报道。浮床植物系统技术应用的另一关键是找到能与栽种植物相匹配的合适载体。目前应用较多的载体材料是泡沫塑料,PVC等,但其材料普遍是白色,易引起视觉污染,染色材料造价成本提高,且易对水体造成污染;由于材料本身的特性,其老化速度较快,且目前老化后的材料还不能很好的资源化,因此废弃材料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实用、有效,采用规模化水上套作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
本发明的水上套作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毛竹为材料制作成矩形框架,框架的边框由间隔10~15cm的竹片构成,在框架平面绑扎尼龙网构成浮床;
2)选取高竿植物和匍匐类植物种子,种植培育,高竿植物地上部留50cm的茬高,匍匐茎类植物经过冬季保苗留存,于春季将高竿植物移栽到框架边框的竹片间,匍匐类植物移栽到尼龙网上,定期收割高竿植物和匍匐茎类植物。
上述的高竿植物可以是香根草、茭白、美人蕉、黄菖蒲或水芹。所说的匍匐茎类植物可以是聚草、钱币草或水浮莲。
为降低毛竹老化腐烂速率,以选用4-6年成材毛竹为好。一般,单个载体面积为4.5m2(1.5m*3m),可根据实际工程项目需要进行拼接组合,应用灵活。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具有投资少,管理方便,以毛竹为植物材料,其天然的色泽,放入水中后与环境的融和度高,与现今的泡沫塑料和PVC载体相比,不会形成白色的视觉污染,也无二次污染。载体的使用年限长,为全年修复水体提供了条件并节约成本。植物套种搭配选择灵活,还能提高作物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侵袭,适用地域更广,这对规模化水上栽培植物,进行原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浮床结构示意图;
图2浮床上栽种植物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水上套作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毛竹为材料制作成矩形框架1,框架的边框由间隔10~15cm的竹片构成,在框架平面绑扎尼龙网2构成如图1所示的浮床,图例中,矩形框架中有两根加强条,加强条为间隔10~15cm的竹片。
2)选取高竿植物和匍匐类植物种子,种植培育,高竿植物地上部留50cm的茬高,匍匐茎类植物经过冬季保苗留存,于春季进行移栽,将高竿植物移栽到框架10~15cm的竹片间隔处(见图2),匍匐类植物则是在高竿植物栽下之后再栽种,这样便于覆盖高竿植物根系,提高成活率。匍匐类植物以70%的覆盖度栽种在尼龙网上,高竿植物根据植物种类定期收割,一般在超过50-60cm后就需要收割、匍匐类植物根据其覆盖度收获。
按照实际水体治理工程的需要,可将浮床载体拼接,组合成实际工程需要的形状和面积。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包括载体的变形和植物的选材。诸如运用本浮床载体进行夏秋季植物香根草和春冬季植物水芹的轮作方式,以实现全年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就属于本发明的变形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