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连接的圆柱形插针的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810062850.9 | 申请日: | 2008-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18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虞寅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虞寅达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志萍 |
地址: | 315300浙江省慈溪***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连接 圆柱形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插头上电连接的圆柱形插针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欧式插头圆形插针是用铜棒由自动车床车制而成,该生产工艺存在有耗用铜材多,生产成本高,而且日产量低等的问题。在目前资源紧缺、大力提倡节能降耗的情况下,该传统工艺需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环保、制作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的用于电连接的圆柱形插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电连接的圆柱形插针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选料:选择宽21~25mm,厚0.4~0.8mm的铜带,并置于送料器上;
b、冲压拉深:将铜带由送料器送至拉深级进模上连续数次续级拉深,至符合规格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
c、尾部切平:将符合规格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的尾部切平;
d、车床上挤压成形:将尾部切平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横向夹置于转速为5000~6000转/分的自动车床的夹头上,并通过与半成品插针为同心轴设置且可横向滑动的缩管套头而挤压半成品插针的端部,而使半成品插针的端部挤压而缩形,然后将挤压缩管套头退出,换成与半成品插针为同心轴设置且可横向滑动的圆锥形顶针插入半成品插针的端部孔中,使半成品插针的端部扩孔翻边,当半成品插针的端部扩孔翻边而达到规定的尺寸后退出顶针,同时,设置于机床上并可上下移动的刀头纵向挤压半成品插针,而在半成品插针中部相应位置产生一道缩径的环形凹圈,然后,再将半成品插针移至钻孔机上打孔而达到成品的插针,所述缩管套头为合金钢套。
作为改进,所述的数次拉深的次数优选为六次拉深,第一次在料带上冲下一个直径为20~25mm圆筒形坯料,并拉深成直径为12~16mm、高度为6~8mm的筒形工件,成形后由机械手将工件送入下一工位;第二次拉深成直径为10~13mm、高度为10~12mm的圆筒形工件;第三次拉深成直径8.2~10.2mm、高度为14~16mm的圆筒形工件;第四次拉深成直径6~8mm、高度为20~23mm的圆筒形工件;第五次拉深成直径5~7mm、高度为27~29mm的圆筒形工件;第六次拉深成直径4~5mm、高度为28~36mm的圆筒形半成品插。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数次拉深的次数为六次拉深,第一次在料带上冲下一个直径为19~21mm圆筒形坯料,并拉深成直径为11~13mm、高度为6~8mm的筒形工件,成形后由机械手将工件送入下一工位;第二次拉深成直径为9~11mm、高度为10~12mm的圆筒形工件;第三次拉深成直径7~9mm、高度为15.5~17.5mm的圆筒形工件;第四次拉深成直径5.5~7.5mm、高度为20.5~22.5mm的圆筒形工件;第五次拉深成直径4.2~6.2mm、高度为26.5~28.5mm的圆筒形工件;第六次拉深成直径3.5~4.5mm、高度为30.5~32.5mm的圆筒形半成品插针。
再改进,所述顶针选择为合金钢制成的顶针,而所述刀头亦可优选为合金钢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连续级进模拉深与自动车床挤压缩形加工相结合的方法,而制得符合外形尺寸要求的成品插针结构,既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节省材料,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还有通过缩管套头对插针进行缩形的方法,制作时没有材料浪费,既节约能源,又能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从而达到环保的要求,并有效地维持了产品良好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经测试,本发明制成的产品其机械强度、载流量等参数达到并超过铜棒车制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成品插针的外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2旋转90度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冲压拉深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挤压缩形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扩孔翻边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现以制得直径为4.8mm、高度为31.5mm的欧式插头圆形插针1为例,它具体包括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料:选取宽24.5mm,厚0.5mm的铜带6,并置于送料器5上。
第二步:级进模连续拉深拉制铜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虞寅达,未经虞寅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28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自动循环干燥机
- 下一篇:汽车电动后尾门的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