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毒免割口的花菇菌棒复合保水膜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3118.3 | 申请日: | 200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2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谦;魏海龙;吴庆其;付立忠;李海波;柴振林;程俊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C09K3/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23***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毒 免割口 花菇菌棒 复合 保水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花菇菌棒保水膜。
背景技术
花菇是香菇的上品,在催花过程中要求培养环境较为干燥,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50-68%,因此在干燥的环境中如何保持花菇菌棒水分以维持花菇生长,是花菇培育管理中的技术难题。目前一般采取二种方法保水:一是花菇菌棒不脱袋保水,在菇蕾发生后,用刀片在塑料筒袋表面割口将菇蕾露出来;二是涂布石蜡保水膜保水,当花菇菌棒完成转色并有零星菇蕾发生后,把花菇菌棒外层塑料筒袋脱去,在菌棒外表面涂一层石蜡保水膜。方法一费工费时,劳动效率低,且常因割口时间把握不好导致小菇蕾干枯死亡或菇盖畸形,使花菇商品价值大大降低;方法二虽可免割口,省力省工,但是因工业石蜡是致癌疑似毒物,会粘附在花菇上,存在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且因石油大幅涨价,每袋花菇菌棒花去石蜡成本过高,已超出了菇农能承受的水平。因此,研制新的无毒免割口的花菇菌棒保水膜是当前花菇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无毒免割口的花菇菌棒保水膜,可替代石蜡解决花菇菌棒的保水难题,使花菇生产劳动效率大大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且确保所产花菇食用安全。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为以下组合物凝固后形成的膜: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重量百分比60-90%,硬脂酸重量百分比10-40%。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确保所产花菇食用安全,而且还具有以下优点:
1、成膜迅速而均匀,硬度适中,所形成的保水膜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适中的透气性,既可保证花菇菌棒的含水量足够供给,又不会造成菌棒缺氧酵解烂棒。
2、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在菇蕾破膜而出时,保水膜不易龟裂破碎脱落,从而在培养过程中,进一步确保保水膜持续发挥作用。
3、本发明的保水膜具有防止菌棒蒸腾作用对菇蕾周围微环境湿度的影响,有利于菇蕾菌盖表皮干燥,阴天的花菇发生率明显提高,花菇品位与商品价值均提高。
4、生产成本比石蜡低20-40%。
5、与不脱袋割口方法相比,可以使菇蕾破膜而出,免去人工割口从塑料袋内挑出菇蕾的繁琐工序,省工省力,而且出二潮花菇后菌棒保水效果远比百孔千疮的塑料袋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保水膜可采用以下方法制作:
操作前用一只铁桶加热熔化单硬脂酸甘油酯和硬脂酸复合物,随后保持文火,使其不凝固(切忌用猛火连续煎),然后将有小菇蕾的花菇菌棒塑料筒袋剥去,手持菌棒一端浸入保水液中,再换浸另一端,快浸快取,待保水液凝固数秒成膜后上架进入出菇管理。
在培养时,开始几天应以保湿为主,放下薄膜,适当通风,促进菇蕾破膜而出。
以下以不同的复合物配方所形成的保水膜的性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制备100千克保水膜的组分及重量如下: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90千克,粉状硬脂酸10千克。
实施例2制备100千克保水膜的组分及重量如下: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85千克,粉状硬脂酸15千克。
实施例3制备100千克保水膜的组分及重量如下: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80千克,粉状硬脂酸20千克。
实施例4备100千克保水膜的组分及重量如下: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75千克,粉状硬脂酸25千克。
实施例5备100千克保水膜的组分及重量如下: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70千克,粉状硬脂酸30千克。
实施例6备100千克保水膜的组分及重量如下: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65千克,粉状硬脂酸35千克。
实施例7备100千克保水膜的组分及重量如下: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60千克,粉状硬脂酸40千克。
实施例8石蜡保水膜。
实施例1-7的成膜方法同上,实施例8的成膜方法按目前常用的石蜡保水膜。
在培养过程中,采用以上实施例所制成的保水膜的花菇菌棒均未出现烂棒现象,说明这些保水膜都具有适中的透气性能。
以下为各实施例的保水性能统计表
注:平均失水量为50袋菌棒在15天中每天的平均失水量。
上表数据说明,当硬脂酸的含量在30%以下时,保水膜的保水性能为每袋菌棒每天的失水量在20g以下,当硬脂酸含量高于30%时,保水膜的物理性能韧性加强,失水量也相应增加,但每天失水量均低于25g,在要求范围之内,因此,当复合物的比例为食品级粉状单硬脂酸甘油酯重量百分比70-80%,硬脂酸重量百分比20-30%时,是本发明的较优选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31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