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面料用超细多色涤纶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3650.5 | 申请日: | 2008-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3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占海华;沈云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国仙 |
主分类号: | D01D5/28 | 分类号: | D01D5/28;D01D1/04;D01D1/10;D01F1/04;D01F8/14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2000浙江省绍兴市人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面料 用超细 多色 涤纶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内饰面料用超细多色涤纶。
(二)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和汽车行业内部竞争的日趋加剧,对于汽车辅 助材料之一的汽车内饰面料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舒适性、功能性、装 饰性和环保性的集成体现就成为新型汽车内饰面料的最高要求。
海岛型超细纤维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发,最初主要用来生产仿麂皮 绒织物。1970年日本东丽公司首先向市场推出了溶离型超细纤维(海岛型超 细纤维)制造的人造鹿皮织物“ECSAINA″。1972年日本中纺公司也成功开 发了溶离型涤-锦复合纤维。近年来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美国和意大利等 都进行了开发生产。日本、美国、欧洲地区海岛型超细纤维均已工业化生产, 技术相对完善,韩国、我国台湾省也有一些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但到90年代才有 实质性进展。仪征化纤公司处于开发海岛纤维长丝的前列,现已形成规模性生 产。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此类纤维最重要的生产国,产品主要是定岛型的海 岛型超细纤维,线密度在0.11~0.011dtex。虽然我国已经有研制生产汽车内 饰面料用超细纤维的尝试,但现有汽车内饰面料存在色牢度低,后处理环保 性差、功能持久性短和风格单调等缺点,整个复合纺丝工艺仍需进一步研究 优化。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色牢度、环保、手感舒适的汽车 内饰面料用超细多色涤纶。
所述的汽车内饰面料用超细多色涤纶,由下述步骤制备而得:
(1)聚酯半消光切片与色母粒按比例混合后经挤压熔融,再经过滤得到岛组 分熔体;
(2)水溶性聚酯切片经挤压熔融,再经过滤得到海组分熔体;
(3)将岛组分熔体与海组分熔体分别计量后进行海岛型复合纺丝,然后冷却、 上油、卷绕得预取向半成品丝,再空变或加弹而得成品。
除非另有指明,本发明中聚酯简称为PET,水溶性聚酯简称为COPET,预 取向半成品丝简称为POY。
进一步,所述的色母粒为高色牢度色母粒,其中颜料含量为45~55%。色 母粒颜料含量高、颜色鲜艳,使用时有着极佳的熔融混炼分散性和稳定性, 并使产品有最高的机械强度保持率。但色母粒颜料含量越高,对色料的分散 性要求越高,故经过平衡比较,颜料含量为45~55%为最适宜。
进一步,步骤(1)中聚酯半消光切片挤压熔融前进行预结晶干燥,结晶 温度在160~180℃,结晶时间在30~40分钟;干燥温度在150~170℃,干 燥时间在6~8小时,干燥后聚酯切片含水率在20ppm以下。
进一步,步骤(1)中色母粒挤压熔融前进行干燥,干燥温度在100~150℃, 干燥时间在8~12小时,干燥后色母粒含水率在20ppm以下。
进一步,步骤(1)中聚酯半消光切片与色母粒的重量比为90~99∶10~ 1,具体将根据不同的颜色要求而定。
进一步,步骤(2)中水溶性聚酯切片挤压熔融前进行预结晶干燥,预结 晶温度为130~140℃,结晶时间在30~40分钟,结晶度为36%~40%;干 燥温度在110~125℃,干燥时间在13~20小时,干燥后水溶性聚酯切片含水 率在30PPM以下。
进一步,步骤(3)复合纺丝过程中,相对于不同聚酯的熔点来说,采用 聚酯高温熔融、低温纺丝和水溶性聚酯低温熔融、高温纺丝的工艺进行,海 组分熔体的表观粘度低于岛组分熔体的表观粘度。对于海岛型复合超细纤维, 在COPET、PET复合纺丝的过程中,要求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表现粘度比较接近, 但PET表观粘度仍需比COPET高一些,否则会影响岛组分PET的圆整度。如 果两种组分的表现粘度相差太大,在纺丝的过程中会出现熔体弯曲现象,并 向高粘度侧弯曲,严重时甚至粘附于喷丝板表面,很难进行纺丝。因为COPET 的表现粘度低于常规PET的表观粘度,为了保证纺丝时两种组分表观粘度接 近,应使PET熔体降解大,COPET熔体降解小,所以在纺丝过程中,采用PET 高温熔融、低温纺丝和COPET低温熔融、高温纺丝的工艺进行控制。
进一步,在步骤(3)复合纺丝过程中,纺丝速度控制在3000m/min以下。 由于本发明的产品是超细旦丝,卷绕速度太高会造成可纺性变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国仙,未经何国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36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麻将扑克一体机的旋转机构
- 下一篇:废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