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蜗卷弹簧补偿的汽车自动离合器驱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10063905.8 | 申请日: | 200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93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旭东;谢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D48/10 | 分类号: | F16D48/1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8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弹簧 补偿 汽车 自动 离合器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蜗卷弹簧补偿的汽车自动离合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自动离合器是汽车机械自动变速器的核心和难点技术,我国目前还没有形 成产品化的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自动离合器驱动机构是自动离合器控制系统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还没有成形产品。
现有的一种自动离合器控制装置由电机、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弹簧式蓄能 器、驱动缸和控制器等组成。蓄能器采用伸缩式弹簧,在离合器分离时起正向 力矩补偿作用,在离合器接合时起反向补偿作用。在分离后和接合过程中,补 偿弹簧产生的补偿力和力矩都是非线性变化的,在离合器分离行程中可以起到 有益补偿作用,但在空行程节段,这种补偿是有害的,会由于反向补偿力过大, 而使电机起动困难,降低了机构的驱动性能。另外该结构采用推杆、液压油路 实现离合器操纵,结构复杂,安装不便,同时驱动机构上没有限位机构,可靠 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另一种驱动机构形式采用双弹簧结构进行力矩补偿,主助力弹簧主要起离 合器工作行程中力矩补偿作用,辅助弹簧主要起空行程阶段力矩平衡作用,减 小了主助力弹簧在空行程阶段反向有害补偿。降低了电机起动时的负载转矩。 驱动端和离合器通过连杆连接。但此设计没有考虑到离合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会发生磨损,其负荷特性会发生变化,弹簧补偿特性和离合器负荷特性将会不 匹配,补偿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甚至变得不可使用。
还有采用螺杆螺母传动形式,将驱动电机的旋转运动直接转换为驱动端的 直线运动,驱动端和离合器通过拉索连接,补偿弹簧仍然采用伸缩式弹簧,补 偿力矩仍然是非线性的。
以上装置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均采用伸缩式弹簧作为补偿机构,其补偿 力矩均是非线性的。伸缩弹簧补偿机构设计过程复杂,通用性不强,特别是在 离合器磨损后,补偿功能将变差甚至不可用。另外,采用蜗轮蜗杆传动形式的 装置输出端均采用推杆形式,给驱动机构的连接、布局带来不便。还有一点就 是均没有设计机械限位机构,若发生故障,会严重损伤离合器,其工作的可靠 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形式和布局方便简单、有效防止 故障时离合器受损的基于蜗卷弹簧补偿的汽车自动离合器驱动机构。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蜗卷弹簧补偿的汽车自动离合器驱动机构,其组成包括:安装在支架 上的直流驱动电机及与之连接的自锁式蜗轮蜗杆减速机构,安装在柱形钢筒内 的中心驱动轴与自锁式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蜗轮连接,所述的中心驱动轴分别 与驱动盘及蜗卷补偿弹簧的内端连接,所述的驱动盘上连接有离合器拉索,所 述的蜗卷补偿弹簧的外端与缸筒连接,所述的蜗卷补偿弹簧在安装前先加以预 紧,所述的缸筒中装有所述的机械限位机构、蜗卷补偿弹簧,所述的缸筒中装 有一侧角度位置传感器。
所述的基于蜗卷弹簧补偿的汽车自动离合器驱动机构,所述的蜗杆与直流 电机轴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机的外壳、缸筒、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的外壳与支架 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所述的基于蜗卷弹簧补偿的汽车自动离合器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盘通过 卡槽与拉索连接,所述的拉索另一端直接与离合器摇臂连接,所述的拉索护套 两端分别与本机构和变速器上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盘圆周上开有V形 槽,在离合器分离与接合时,拉索沿V形槽随所述的驱动盘运动。
所述的基于蜗卷弹簧补偿的汽车自动离合器驱动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 括固定限位块和活动限位块,所述的固定限位块通过螺钉固定在缸筒壁上,所 述的活动限位块固定在所述的中心驱动轴上,所述的缸筒对应有缸筒盖。
这个技术方案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蜗卷弹簧作为力矩补偿机构,结构简单,无需复杂计算,补偿力矩 具有线性特性,在离合器空行程阶段不会出现反向补偿力过大的情况,更利于 电机快速启动。当离合器发生磨损后,补偿效果能够保持不变。
2.采用拉索驱动形式,直接使用车辆上的离合器拉索,与推杆驱动方式相 比,连接形式和布局更加方便和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100639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天线功能的电连接器组件
- 下一篇:行头和图像形成装置